APP下载

“奇”女子谢莉

2009-08-11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大坪供货商火锅

彭 靖

一切故事从1995年4月20日开始,25岁的谢莉遇见32岁的余勇。那年年底,他们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奇火锅”诞生,七张桌子七口锅。

十年后,谢莉带着她的“奇火锅”从15万参赛选手和众多投资项目中脱颖而出,登上中央电视台第三季《赢在中国》创业真人秀总决赛上最高的PK台。评委席上诸如柳传志、马云、史玉柱、俞敏洪等国内企业界大腕比比皆是。1000万风险投资基金究竟花落谁家?台下无数目光热切聚焦,等待最后答案揭晓。

“谢莉赢了!”—她以全胜战绩夺得央视《赢在中国》第三季全国总冠军!

显然,奇火锅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企业。因为它的老板叫谢莉,一个至真至诚的女人,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她都如斯生动精彩。

第一个梦想

记忆中,那是谢莉五年护士生涯里,最认真的一个晚班。

她每半小时就查看一次病房;她把整个办公区域擦得干干净净;同事的工作服,她小心翼翼地叠好放在每个人的座位上;每个人的水杯里,她都细心地倒上半杯水……做好这一切,她再悄悄地把一封信放在护士长办公桌上。天亮了,陆续上班的同事个个惊喜,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此刻谢莉内心正酝酿着一个波澜壮阔的计划。

她辞职了。一个星期后,揣着3000元所谓创业资金,顶着七月最烈的骄阳,谢莉奔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没有其他特长的夫妻俩,最终决定开一家火锅店。看着七张桌子七口锅的店堂,谢莉取“七”的谐音给小店取名为“奇火锅”。

最开始小店没有名气,更没有客人。谢莉留意到有一批跑夜班的出租车司机喜欢凌晨聚餐。为此,她常常把店开到凌晨三四点。没多久,很多出租车司机都知道了这家不起眼的“奇火锅”,再加上谢莉出身医院的经历,让“注重卫生”成为“奇火锅”的招牌。如此一来,这些出租车司机就成为了谢莉的第一批固定客人。

那时候,谢莉一人身兼采购、服务和收银。凌晨五点钟,差不多刚收拾好店堂,谢莉就该去买菜;七八点钟开始拾掇菜品,又等着接待中午第一批客人……几乎每天,谢莉都只能抓紧下午时间,在店里拼起的两张椅子上睡上两三个小时。然后又是重复的忙碌,日复一日。

尽管如此,整整七个月,“奇火锅”竟然没有任何赢利!

客诉问题是餐饮行业面对的首要问题,阅历单纯的谢莉却几乎什么都不懂。一旦客人嚷嚷着:“你这菜看上去怎么不新鲜?”她就赶紧赔笑脸:“行,行,您这顿算我请了,您随便吃。”有一次桌子摆在店堂外,不巧雨棚滴水弄湿了一位客人的衣服,客人刚抱怨两句,谢莉就惶惶然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这衣服我赔给您……”这样“大方”下去,还怎么赢利?

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真是我想要的吗?她曾问自己。然而艰难守着这小小的“奇火锅”,谢莉反倒发现了人生新乐趣:每天面对的,都是不一样的客人不一样的问题,你甚至连每天是赚还是亏都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多刺激!

她渐渐爱上这个无时无刻不新鲜的行业,进而开始钻研她接待的每一个客人:他是做什么的?他在想些什么?他说这话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只要对客人心理揣摩到位,客诉问题就迎刃而解。

开店第八个月,谢莉终于惊喜地发现,这个月赚钱了!

然而谢莉接到通知,她的小店所在的地方马上就要拆迁!

谢莉毅然选择了坚持:一定要把火锅生意继续做下去!1999年初,“奇火锅”在重庆大坪“隆重”开业—规模一下子从七张桌子扩大到30多张。曾几何时,谢莉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小小的收银台。她不再蓬头垢面地穿梭在店堂里收钱,而是“尊严”地坐在收银台后面,做个小老板娘。这个梦想实现了。

第二个梦想

“请未结账的供货商赶紧去××地点结账。”—大坪“奇火锅”所在废墟上,静静地竖着这样一块牌子。

之后因为城市建设,谢莉再一次遭遇了拆迁。这一次她开始认真思考“奇火锅”的发展方向。经营大坪店短短两年,夫妻俩就已经积攒起20万元。但是仅做路边店,这生意能做多大?为什么不能把“奇火锅”做成一个品牌?就在那一刻,谢莉打定主意,一定要把“奇火锅”做成规模化、高档次的火锅店!

她在重庆两路口重新物色了一间合适的店面,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可最现实的问题是,她手上的钱算下来连装修费用都不够,还谈什么流动资金?谢莉真正犯了难。

2001年,“奇火锅”两路口店筹备开业。只因供货商们纷纷慷慨承诺:“就凭‘奇火锅这块牌子,咱们三个月之内不结账!”这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更无异于一种巨大的资金支持。

接下来,谢莉在报纸上打出广告—“‘奇火锅开业期间吃100送50,啤酒免费!”在中国火锅之都—重庆,火锅店林立,每天数十万口锅沸腾,然而在当时敢于使出这种促销手段的,谢莉可谓第一人!

开业那天,果然顾客盈门异常火暴,“奇火锅”的名声不胫而走。谢莉又开始动脑筋:人气有了,关键是怎样才能留住顾客?换言之,“奇火锅”究竟“奇”在哪儿?

“昨天才吃了火锅,满嘴是泡,今天还吃?!”一位女顾客的无心抱怨,让谢莉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有了!”火锅虽好吃,却易上火——这几乎是所有顾客都头痛的问题,也是重庆火锅无法真正走出去打开外地市场的症结之一。既然如此,“奇火锅”为什么不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成长之初,谢莉竟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火锅研究所。访问老中医后,在火锅中加入清热降火的黄连、决明子、大黄,甘草、金银花、胖大海等中药和香料配方,经过无数次增减比例实验和反复调味、品尝,“奇火锅”终于熬制出了一种药效不失、又不会明显感觉到药味的火锅底料!“奇火锅,奇就奇在吃了不上火!”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

2003年底,“奇火锅”的“不上火”火锅底料在“雪花啤酒餐饮大赛”中,获得“最旺人气奖”和“绿色营养奖”。与此同时,谢莉的第一家分店开张。“奇火锅”终于走上了品牌化扩张之路。

崎岖的高速路

“奇火锅”从七张桌子发展到九家直营店、星罗棋布全国200多家加盟店,员工近万人,谢莉遇见的难题远比她想

像的多。

最开始,大坪店仅有九个员工。谢莉每天和员工们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其乐融融。当企业还在为生存奋斗的时候,老板往往在一线与员工们同甘苦,此时各方沟通都相对直接有效,采用家长式的管理足矣。但是企业壮大了该怎么办?原本谢莉每周一都会集中员工开会。对员工来说,这种直接来自老板的激励远非店经理可比。然而“奇火锅”陆续开出两家店、三家店……直至九家直营店。一周只有七天,谢莉就算每天给一家店的员工开会时间也不够。此时,老板的工作就转化为用人、管人和培养人。而人,恰恰是最难管理的。

为此,谢莉设计了一系列标准化流程:针对员工利用鸳鸯锅多收客人钱,那么员工每出一份鸳鸯锅都必须开单到厨房,每天营业结束,由厨房和收银台共同结算;针对店经理私自收取供货商回扣,那么一旦发现,供货商和店经理一同重处;针对供货商供货拖沓,“奇火锅”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中心,谢莉严格规定干货必须在什么时间送达,鲜货必须在什么时间送达,一旦超过约定时间,“奇火锅”可以拒收货品,并且供货商还得赔偿“奇火锅”当天损失等等,不一而足。每个月,谢莉还会随机抽查某一家店某一菜品的出品率。“一斤毛肚该出五份,为什么只出了三份?是浪费了,还是管理不善私自消费了?店经理必须给出说法。”

每一个看似细枝末节的环节,谢莉都用制度去约束。很多人小看餐饮业,正是因为餐饮业的管理细致到这种程度。但是跟随谢莉的店经理,恰恰在这种管理中学会了财务和销售。

在餐饮界,谢莉或许是唯一一个每周还给店经理开财务研究分析会的老板。这一举动的直接效益,就是在2008年6、7月份那一轮农产品涨价中,整个火锅行业因为人工费和原料上涨利润下降,有的火锅店毛利率整体下降了20%,奇火锅却逆市而行上涨了20%,足足拉开40%的差距!

猜你喜欢

大坪供货商火锅
火锅
陶珊珊作品
古朴壮观的西大坪军堡
大坪水库坝基、坝肩渗漏与稳定评价及处理
大坪水库坝体防渗技术措施分析
五花八门的火锅
火锅飘香
自制火锅
芯科成功收购全球ZigBee模块 领先供货商TELEGESIS
鞍钢成为LNG储罐用9%镍钢国产化供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