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编目流程的改进与创新

2009-08-1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0期
关键词:编目网络数据库

栾 丽

摘 要:在线目录的增强和着重与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合作,这两方面是改进读者服务的重要因素。编目部门在日常维护和提高在线目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而对于提高读者服务有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编目;数据库;网络

因为远程学习,馆际借阅,远程访问和电子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环境的确定因素,在线目录不再仅仅只能看作一个目录,一个财产或者一种管理工具,更应是一种服务,一种与读者相互作用的服务。编目部门须经常改进工作流程,多与公共服务部门交流合作以便提供读者更好的检索服务。在目录环境中,编目部门不仅要承担原有传统的组织和分类功能,还需要具有更加有创造性的想法,工作更加主动,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被动的由条规限制,应该不断扩展其服务工作就像不断扩充在线目录的容量一样。

1 实施规范控制规范控制,是图书馆编目工作人员在依据编目规则编制检索款目时,因受编文献所载资料不尽

相同(如个人著者有不同的笔名,出版社对外国人名或者原文书名的翻译不同,团体名称时有变更等),使标目在检索款目的形式完全一致,而建立、维护、使用规范款目和规范文档的工作过程。对标目进行规范,能通过参照的方法提供更多的检索途径,并以此达到聚集资料确定标目范围的目的。

规范控制是编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着图书馆目录的识别和定位。控制提供的交叉参考号码能大大提高读者搜索图书馆书目时的效率,图书馆借此提升读者搜索OPAC在线书目的成功率。

编目人员通过规范书目数据库对照检查书目标目的正确性,手工改正无效标目,或者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联机修改,以保证在线书目的质量。如馆藏中有数种鲁迅著的或者关于鲁迅的著作。他们的编目形成于不同的时期,有的著作被编目在“鲁迅”下,而有的则被编目在他的真名“周树人”下。没有规范控制,读者无法找到馆藏中鲁迅的所有著作。在确定了“鲁迅”的规范名称为“鲁迅”,1881-1936之后,读者能搜索到记录中任意形式的名字,并直接指向其所有著作,大大提高了检索率。

在国内,文献编目的重点仍然是文献著录,多数馆员都在进行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而对规范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其理论、方法也未成系统。完善书目规范控制,是实现编目工作标准化,提高书目数据库质量和书目检索的查准率、查全率的关键。图书馆之间可采取合作建立规范数据的方式,建立书目规范控制中心,共享书目规范数据。就具体的编目工作而言,随着联机编目的发展,数据套录大大减轻了著录工作的负担,因此编目工作的一部分重点应转移到规范控制,规范控制应成为今后编目工作的中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2 公共服务部门和编目部门的合作不仅公共服务部门和编目部门可以提高读者服务,二者之间的合作也能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尤其是院校的图书馆,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是公共服务部门和技术服务部门的使命,也是馆藏发展的焦点。二者之间的合作对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尤为重要。公共服务部门是前线,直接面对读者。他们是建议的接受者和意见的倾听者。当在线目录出现错误或者关于改进编目的意见被传递给技术部门时,编目部门能即时针对问题采取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

2.1 数据库维护。编目是一项细致麻烦的工作,要和许多细节打交道。虽然编目员努力获取精确性,但错误不可避免。编目维护主要担负查找在线目录错误,报告然后改正的职责;允许用户或者公共服务员工评价在线目录,提出纸质文献或者在线版本中出现的错误,或者关于他们的改进意见;也负责更新反映馆藏丢失或者馆藏地点转移的信息。

2.2 根据要求编目。图书馆编目部门要和咨询部门,各分馆紧密联系,要能根据查询服务提供突击编目和重新分类,高效率地把各级标题都被编目进来。例如,如果用户通过那些未被定购,尚未收到或者还未编目的在线目录查找标题,咨询工作人员了解后马上联系编目人员把这些马上编目。而有时候,有些资料刚到达采访部门,编目人员则必须和采访人员合作快速编目来标识它,当然这种快速编目仅在几天之内有效。

满足读者的需求另一个途径是重新分类。现在图书馆一般采用的是中图分类法,可是有些论文要求按照杜威十进制(DDC)分类,那么编目人员可以考虑用户的需求如针对一些博硕士论文集等以一种为主,一种为辅的方式、二者兼顾来满足特别用户的特别需求。

2.3 数字化。化在今日的图书馆非常之常见。数字化项目不仅可作为存储手段,也可以作为检索目标。它通常需要技术部门和公共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数字化的资料要通过公共服务部门的评估,或者符合图书馆收藏政策的特色馆藏。许多图书馆选用特殊馆藏和原稿收藏品作为数字化项目一为其独特性,其次可以减少对“脆弱”原稿的接触。编目部门在数字化项目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对元数据和目录的控制。

把封面数字化也是改进在线目录的方法之一。对于提供作者、标题或者一系列积压的未分类的标题(它们一般是收藏史上的珍贵收藏),数字化提供了更快捷、简便的方法。书名页被扫描后,图像传输到在线目录。元数据被加入到在线目录中以便这些图像可以通过作者或者标题检索到。时间允许的话,标题则彻底被分类了,并且有通向书名页图像的超链接。既然很多是珍贵的收藏品,一些书名页图像包含了有独特的印刷设计,作者的签名,起源出处,手写的符号和其它不可估价的信息。

3 小结。人员更要做好书目信息的重组工作,依靠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和技术,发挥知识重组的重要作用,有选择地将信息、知识加以分析、演绎和重组。通过撰写书评、文摘、提要、综述等,揭示和报道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和实用数据库,为用户利用书目信息提供服务。同时也要增强数据库索引的深度。过去的书目数据库只对文献的内容做整体的标引,标识数量少,检索比较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文献中具有检索价值的局部主题、隐含主题、次要主题标引出来,增强书目、索引的加工深度,改进索引格式的兼容性,建立尽可能多的检索途径,充分揭示文献的外部和内部特征,向用户提供丰富的检索点,简化用户的检索次数。

参考文献

[1]图书馆编目技术服务的未来.图书馆杂志,2007,05:19-22.

[2]书目数据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朱俊波,图书馆,2007,03:77-78.

猜你喜欢

编目网络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