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09-08-11周超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0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柳 艳 周超梅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办学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以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和跨越式的突破,如今,全国独立设置高职(专科)院校已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1-2]。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训安排和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仍障碍重重,步履维艰,因此,科学合理地研究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1 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1.1 专业设置不够规范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市场调查和论证。一些省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往往出现盲目超前或陈旧落后的情况。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只是根据本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来设置,学校能开什么专业就开什么专业,而没有根据社会行业分工和社会需求来调整专业;另一些学校虽能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但缺乏对所开专业的调查与研究,在管理和教学上造成混乱,培养出的学生学不到该学的专业知识,造成学生就业困难,即使有些学生就业也是专业不对口,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合理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知识技能老化陈旧,专业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没有制度保障,缺乏与行业一线技术人才的交流沟通。通常是有新技术但没有教师资格,有教师资格而没有新技术。二是高职教师学历层次偏低,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三是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多数是从其他类院校转型而来。教师主要是原学校的教师,尽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认真、严谨,但由于教师本身新知识的更新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 ,也就不能及时的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1.3 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陈旧,实训场所严重不足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编制划分过细,课程内容脱离社会需求,致使学生学无所用;教材陈旧,更新缓慢,难以跟上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就是在原来本专科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作了少量的调整,没有专用的教材,很多教材是将本科教材删减、拼凑、重组而成,不成体系,严重缺乏实践性。同时,高职院校应具有较好的实习设备和实训场所,可现在的学校由于受资金等条件限制,普遍存在实训场所不足的情况。

1.4 学生就业困难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用脱节的现象突出。很多学生所学未用、所用未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就业后并没有技术优势,用人单位也不满意。二是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一些学校片面注重技能培养、忽视对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行风行规培训[3]。用人单位不能接受一些学生的言行举止。三是实际工作能力不足。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主要是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差,因而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再加上外在的社会大环境,如扩招、金融危机等影响,更有很多学生毕业就失业,其结果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2 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2.1 深入社会调查,合理设置专业

高等院校想要办某个专业,必须深入该专业的相关领域做广泛的调研,应该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专业设置上要瞄准社会大市场,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原则,要根据社会行业分工设置专业,改革过去以学科为依据设置专业的传统办法,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校自身的条件来设置专业,并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同时设置好专业后,其后续的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等也要跟上,不能应付差事或只为经济利益,其后果只能是毁了学校未来的发展。

2.2 提高师资素质,壮大“双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和能力。(1)让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实践。职业院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现有教师到与所教专业相关的部门、企业参与实践、进修,丰富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2)把专家请进来,从事教学活动。向企业聘请优秀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这些人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而且了解生产管理一线的最新动态。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双师”师资的不足,带动“双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就业铺平道路。

2.3 抓好课程和实训场所建设,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更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该按适应职业岗位特殊要求来确定,基础课以够用为度,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大体应以各占一半的比例进行设置。在教学安排上,应该强调教学方法的训练性,提倡边教理论边做实验的方式。在教材建设上,要组织专家和教师重新编写教材,教材编写要突出职业特色,教材内容上体现理论适度,注重实用性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教材体系。

在实训场所建设方面应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合理设置学生的实训计划,使学生能尽可能多的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二是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方法是“做中学、学中想、想中用、用中创”,校企合作的实质是强调校方整体与企方整体共性的沟通、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实现共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整体共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职业化的指导方针。 三是鼓励学生走出去,因为社会是学校最大的也是最好的实训场所,学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可能多的在社会中锻炼自己,这是校内实训所不能代替的。

2.4 培养高质量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提高高职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有多种途径:一是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向,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培养特殊人才,注重能力培养,包括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自我就业的能力等,特别是把创业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创业能力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创业能力是普通教育和技术职业教育应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欧盟委员会的《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三种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要大力培养就业能力,鼓励自主就业,为青年创办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三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宣传教育,灌输正确的思想,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加强集体主义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培养思想和技术都过硬的高质量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张旭日.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2007,27(6):27.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2005]35号)[Z].2005-11-09.

[3]方光罗.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N].光明日报2008-01-23.

作者简介:柳艳(1979-),女,硕士研究生,辽宁沈阳人,助教,研究方向:材料学.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