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金融危机会诱发战争吗?

2009-08-11刘新宇

党员文摘 2009年3期
关键词:军工战争印度

刘新宇 刘 华 徐 进 邵 峰

自金融海啸爆发后,美国人自己总拿这次危机与1929年的那次“大萧条”相提并论。而世界各国对于那一轮“大萧条”及世界经济动荡最为深刻的记忆,莫过于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有人担忧:如果不能抑制全球经济衰退,那么,挑起一场战争,或许将成为华盛顿实现战略翻盘的最后一搏……

暗藏军事风险下的

“不稳定弧”

近段时间,从印度、巴基斯坦到伊朗和叙利亚,似乎正在形成一条“不稳定弧”。对于美国来说,它们的稳定与动荡,将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国际秩序的走向。

2008年11月26日夜间,印度孟买连环袭击案发生后不到24小时,印度总理辛格就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对“邻国”提出警告:“不会容忍袭击者利用邻国领土向印度发动袭击,如果邻国不采取合适措施,将付出代价。”而后,《印度时报》援引印政府高级官员的话说,将不排除采取军事行动应对“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威胁”。为了应对可能与印度出现的紧张局面,巴正计划将10万部队从该国与阿富汗接壤的地区调往印巴边境。

在此次恐怖事件中,虽然有一个自称“德干圣战者”的组织宣布对袭击负责,也有西方媒体推测与“基地”有关,但是也有分析认为,这次“恐怖战争”选择了印度“金融中心”孟买这个节点,就像一份为西方“量身定制”的产品。

分析人士指出,一股势力瞄准了印度经济结构高度依赖外资的缺陷,刻意选择孟买来打击印度经济的稳定性,一旦国际资本在“恐吓”下立刻大规模抽逃,那么连粮食都不能自给的这个南亚大国或许面临崩溃。如果印度恳求美元或欧元再次回来,那么,届时它很可能成为一个被西方资本完全控制的国家。

有分析认为,在印巴之间制造紧张局势,完全符合美国的战略需要——这有助于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破坏“南南合作”。

另外,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后,美国军事打击伊朗的“证据”似乎又在汹涌袭来。不久前,以色列空军司令内胡什坦通过德国《明镜》周刊放风:“以色列空军作好了一切准备……在攻击伊朗核设施方面不存在技术或后勤问题。”此后不久,前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以色列有权单独决定是否对伊朗采取军事打击行动。

除了伊朗,美国在中东还有一个对手就是叙利亚。叙利亚被认为“与伊朗在核领域有交流”,美中情局甚至认为,叙利亚曾在朝鲜的帮助下建造核反应堆。2008年10月26日,驻伊拉克美军首次越过伊叙边境,对叙领土进行了军事打击,造成8名平民死亡,14人受伤。

两种路线挽救危机?

每次美国国内发生危机,都会有舆论预测美国是否会通过战争转嫁危机,也总有人指责历任美国总统发动的战争中不乏有类似案例。其中最近的一次,就是克林顿政府于1998年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空袭行动。不少人认为,当年的这场军事打击,是为了转移美国国内对莱温斯基一案的注意。

其实,自殖民主义时期开始,就时常有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或冲突的方式转移国内危机,而危机之处也往往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具体来看,这种“转移”的方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间接路线,即在其他地区制造冲突或挑起战争,外引祸水;另一种则是直接路线,也就是自己赤膊上阵。

那么,通过战争为何能够转嫁危机?

在政治上,战争能够起到消解国内社会压力,转移国内关注焦点的作用。大规模战争还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居民对国内民生水平的期待。

在经济上,战争可以人为造成国内经济动员局面,军工产业的膨胀可以极大地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从军工产业的拉动效应来看,目前,美国的军工厂每生产1300亿美元的产品,就可以直接拉动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每增加10亿美元的军工生产,就可以新增上万个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形势下,军工产品的生产可以直接拉动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最重的制造业,如汽车、飞机、机械等行业,这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这种以军工生产刺激经济的前提是,能够最终通过战争手段获取利益,否则将会面临有产出无收益的尴尬局面。在殖民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初期,每次王朝战争和国家间战争都伴随着巨额战争赔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的收益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不再像过去那样“赤裸”见人,例如,攫取对象国矿产资源,占领对象国市场,瓜分对象国国外资产等。

应当指出的是,美国目前已处于战争状态。但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对美国来说明显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两场战争的军费比例过高,反而阻碍了军队的换装进程,进而影响了军工企业的利益。因而,也许从伊拉克撤军,再重新寻找新的对手,才较为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以战牟利”战略。

挑动其他国家冲突的战略也可以带来较大的政治和经济收益。例如,冲突当事国对大国的政治信赖会加深,而大国通常也是主要军工生产国,所以,冲突当事国大多需要向大国购买军火,还往往会以较高利率向大国借贷,或以较低价格出售其国外资产套现等。在历史上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就曾向英国、美国大量借贷。在几乎历次战争中,都有一批因出售军火而获利颇丰的国家,以战争受益者的形象“载入史册”。

了解了战争带来利益的方式,大概可以推测,如果试图利用“直接路线”或“间接路线”来减轻和挽救国内的经济危机,谁将成为大国潜在的战略对象?

战争不能转嫁当代经济危机

在古代,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当权者为了直接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自近代以来,大多数战争都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寻求更大的资源产地和消费市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某些西方国家政府往往不惜发动战争。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少数政客鼓吹利用战争来刺激和拉动本国经济发展,这是不负责任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冷战”后发生的经济危机与以往的经济危机本质是根本不同的,传统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当代的经济危机主要根源在于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这样的经济危机不是靠发动战争就能解决的。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解决经济危机的出路只能是:调整经济政策,完善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制度,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

(邸志坚、赵兵儒、陈思之荐自《环球》2008年第24期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军工战争印度
今日印度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军工大检阅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