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掉70年的钱
2009-08-11苏文洋
苏文洋
人们喜欢把欠债称之为“今天花明天的钱”。其实,稍微考察一下这个“明天”,可能是一个长达70年的明天。而且,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欠债。
报载:2007年绍兴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是76亿元,但到2008年11月初仅为6亿元,同比萎缩了90%以上。这是1994年之后地方土地财政运转的症候,几乎没有城市幸免。
土地财政,又叫第二财政,属于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在许多城市,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成为经营城市发展GDP的不二法宝。
地方政府卖地,开发商买地盖房,购房人买房,房屋使用权70年。地方政府一把从购房人身上收走70年的钱,也难怪一块地皮卖几个亿、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房价贵,除了开发商暴利,与这种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方式有直接关系。为什么不能分70年,一年一年地收呢?
每个地方政府都有卖地冲动,实在是因为卖地太有诱惑力了。一把收来70年的钱,那花着多痛快,也有政绩感。本届市长卖地,花了后边十几任市长的钱,你说爽不爽?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乡镇平均负债400万元。据说,最近还要给地方政府放权发债。假如没有额度限制的话,估计一年欠债上万亿元也打不住。只要是下届政府还钱,本届政府借钱、花钱,这种好事傻子才不干呢。
现在的世界,大概都得了“美国病”。不仅国家欠债、政府欠债、企业欠债、个人欠债,而且欠债的似乎还都有理,都过得比不欠债的人还舒服。美国人欠债多,欠了10万亿美元外债,日子过得挺好。冰岛人均欠债超过美国,日子过得天堂似的。韩国人也敢欠债,家庭负债率超过美国。然而,次贷危机来临,这几个国家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今天花明天的钱,花三五十年、七八十年后的钱,不知道子孙后代会怎么看,他们会不会认同我们留下的这份“政绩”和“业绩”?
(王景义荐自《北京晚报》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