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灯

2009-08-11彭育彩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21期
关键词:张明丹丹梯子

彭育彩

吃过晚饭,楼里的人们都出来了,三三两两地聚集在楼前,东家长西家短,侃得不亦乐乎。“嘶”地一声轻响,路灯的钨丝断了,楼前一片黑暗。大伙儿顿觉扫兴,各自回家去了。

不久,楼下突然传来几声“哎哟”的惨叫,接着,人们就听见了大李那高分贝的叫骂声:“活见鬼了,被这破石块硌了脚。路灯坏了,也不知道该找谁来修理。”大李窝了一肚子的火,如果这火能照明,估计路灯马上就会亮了。

有人从窗户里探出头来搭讪说:“大李啊,电工是黄远,你找他去吧。”

于是,大李拨通了黄远的电话:“是黄远吗?我们3号楼的路灯坏了,请你来修理一下。”

电话那边,传来了黄远热情的回答:“嗯,好,我知道了,我会抽时间去看看。”

晚上,大李陪女儿丹丹下楼学步。楼前树影斑驳,让人辨不清虚实。丹丹刚满两岁,活泼好动,她左摇右晃,直往前冲,一个趔趄,就摔倒在楼旁的水沟里。丹丹“哇哇”大哭,尖嗓门儿划破静夜,刺痛了大李的心。大李一看,丹丹的膝盖被水沟边沿磕破了,鲜血淋淋的。大李皱了皱眉头,为丹丹打抱不平,“真是的,路灯坏了那么久,也不见黄远来换灯泡。占着茅厕不拉屎,可恶!”

一天下午,大李终于看见电工黄远打楼前经过,他赶紧朝黄远喊:“黄远,这路灯坏了很久了。”

黄远心不在焉地回答:“知道了,明天再说吧!”说完,一踩油门,摩托车呼啸而去。

丹丹的伤口都脱痂了,这路灯还是一直黑着,大李也不知道抱怨了多少回。有人开玩笑说,那个黄远,只有局长才请得动。

于是,大李又拨通了局长的电话:“局长吗?我们3号楼的路灯已经坏了一个月了,麻烦您叫电工修一下好吗?”

局长满口答应了下来:“知道了,我马上通知电工去修理。”

人人都想,这下好了,路灯马上就会亮起来了。

左等右盼,又是一周过去了,楼前还是黑漆漆的。丹丹每天拖着大李的手吵着要下楼玩,可楼前黑灯瞎火的,大李不敢再冒险了。丹丹于是不停地哭,不停地闹。大李整天听丹丹的哭闹声,心里有些烦躁。大李想,要是路灯亮了就好了,丹丹就可以下楼玩了。

有一天晚上,大李突然发现,路灯终于亮了。楼里的人们都出来了,三三两两地聚集在楼前的小石凳周围,大李也领着丹丹下了楼。

大李感叹道:“那个黄远,太差劲了!换个路灯,竟换了一个多月!”

正说着黄远,黄远就来了。他停下摩托车,取下后座的梯子,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灯泡,向众人走来。

大李不冷不热地与他打招呼:“黄远,你行啊,总算修好了路灯!”

黄远扛着梯子,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修好了?谁修的?”

大李反问他:“不是你吗?”

黄远说:“不是我。这一个多月,我爸病危住院,我每天都在医院里守着他,现在我爸总算熬过了危险期,我才抽空来看看。”

大李纳闷儿:“那就奇怪了,会是谁做的好事呢?”

有人插话说:“是张明。昨天,张明出差回来了,到了晚上,他见路灯不亮,便去买了一个灯泡,借来一把梯子,将坏灯泡换掉了。”

路灯暗了一个多月,大李抱怨了一个多月,楼里的住户忍了一个多月。可张明费时还不到5分钟,便将这路灯问题彻底解决了。

(选自《小小说》)

探究练习

1.小说以“路灯”为题,有什么妙处?

2.阅读文章内容,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3.“大李”这个人出现在文章始末,他是文章的主要人物吗?请说明理由。

4.张明在文章结尾才出现,“他”是作者安排的衬托人物吗?

参考答案

1.以“路灯”为背景,表现人物形象和世间百态。2.描写:楼前树影斑驳,让人辨不清虚实。又是一周过去了,路灯还是黑漆漆的。作用:写“路灯”坏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也烘托了人物的心情。3.不是主要人物;“大李”是文章的线索人物,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4.示例:张明是作者歌颂的主要人物,他默默无闻,乐于付出,与大李形成鲜明的对比,影射了生活中那些只说不做、自私虚伪的人。

猜你喜欢

张明丹丹梯子
相距多少米
高中数学之美
林丹丹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架个梯子去学校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二手货
The variations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Yangtze River Estuary*
你怎么不向我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