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严也是慈善的重要内容

2009-08-11

做人与处世 2009年1期
关键词:低保户公权力弱者

流 沙

现在社会提倡人文关怀,人性关爱,尤其在大地震后,心理干预工作加强了。而这些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如何维护弱者的尊严。

在一张市级大报上,刊登着一张非常大的照片:七个孩子,手举着很大的“支票”,排列在一起。他们的表情看不出是悲还是喜。那是一个贫困生助学款发放仪式,我看主办方为了让这张照片更加出彩,花费了不少心血,把支票原件进行了喷绘放大,又制作了横幅,还请来了媒体记者。媒体也非常配合,把这张照片登了出来。

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再看这些孩子的脸,竟没有一个是笑着的,哪怕是微笑,反而是阴沉的。有没有想过,这些贫困生心里会怎么想?如果再进一步去拷问,弱者到底有没有尊严,是不是必须要以这种“曝光”的形式来衬托慈善的伟大?这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但现在,弱者的尊严成了问题,它非常脆弱,时不时地被人有意无意地羞辱,弱者有尊严的生活空间不断被挤压。

我有一个亲戚,他的女儿今年考取了大本,但家境贫苦,学费无着落。后来,村里的一位干部看到了一张报纸,说省城一家媒体正在开展助学行动,每人可以得到5000元助学款。但前提条件是,她家境贫穷的材料必须登报。村干部非常热心,写了简单材料寄去。谁知亲戚的女儿不同意把自己家里贫困的事情在报上登出来。村干部对她说:“这可是5000元钱哪,难道你不要了吗?”亲戚的女儿说:“我宁肯不上大学,也不想登报。”村干部后来生气了,骂道:“谁叫你家里那么穷,你是不是想装成富家小姐,你们这些孩子,就知道要面子,面子能当饭吃吗?”

这大概是目前普遍认为穷人应该接受的价值观。穷人要获得帮助,必须要附加一定的条件,在这个条件里,你就不要奢望有什么面子。这几乎成了一种“普世价值”。而且,这种“普世价值”逼迫你就范,否则,就要遭到它的惩罚。

后来,亲戚的女儿没有得到助学款。我是媒体人,按照我的经验,她的经历很有故事性,想得到这5000元钱,没有什么悬念。但是,这种慈善助学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的,你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你就得失去帮助。是不是可以从这件事总结出一个可怕的逻辑:穷人不要指望保留尊严。

以慈善的名义,践踏了弱者的尊严,我向来认为不是一种简单的市井文化,它往往与嫌贫爱富、社会歧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另一种“社会不公正”,而且它还与公权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看到一则新闻,某市对低保户制订了一个“标准”:不准装空调,不准有电脑,子女不准读寄宿学校,不准养宠物狗,不准装修房子,不能出入娱乐场所。这个标准几乎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制订了,但这个市为了让市民监督这些低保户,竟然决定制作低保户门牌,钉到低保户的大门上去,后来因为遭到反对而不了了之。对低保户进行扶持,这本是社会应有之义,而现在却沦落为对穷人的歧视,而且竟然发展到动用政府公权力,让全体市民来监督低保户,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在这里,公权力对待穷人尊严的冷漠态度,让人一声叹息。

慈善似乎成了当下的一个流行语,但慈善的内涵,我们还需要补补课。慈善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不是投资行为需要利润,不是千叮万嘱的要人家报恩。慈善不仅仅只是对弱者的一种物质救助,更应该是对弱者的人格尊严的一种维护和尊重。

■编辑 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插图:李景山)

猜你喜欢

低保户公权力弱者
强者和弱者
美国“低保户”约翰逊
弱者
“抓阄”评低保,荒唐!
“抓阄”评低保,荒唐!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畅通公权力干预家暴通道——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配套细则
《行政诉讼法》让公权力更规范
国家公权力对我国相关用益物权的影响
弱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