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间诗歌报刊30年

2009-08-11本刊编辑部

诗选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专号诗刊刊物

本刊编辑部

本期是“中国民间诗歌报刊30年纪念专号”。本来,这期专号应该在去年推出,但由于去年的四川地震诗歌创作和改革开放30周年作品的创作和编辑,我们把这期专号延续到了今年。

2002年,《诗选刊》在福建主持召开了“首届中国民间诗歌报刊年会”并评选了“最受读者欢迎的民间诗歌报刊”,本刊主编郁葱为那次会议撰写了主题发言“诗歌的另一种表情——中国民间诗歌及民间诗报刊”,当时他谈到:我一直认为,“民间诗歌报刊”的概念是准确的,它特指那些未公开发行的,由一位诗人或一个诗歌群体自筹经费创办的诗歌印刷品。而“民间诗歌”的概念并不准确,对于诗人说来,很难说谁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诗人就是诗人,它与自身生存的“身份”无关。如果硬要牵强地给这个已经约定俗成的词汇下一个定义,它应该是指具有独立的诗歌立场、自由的创作心态和艺术企图、个性化的创作风格的诗人。民间诗歌的创作姿态更自由、更松弛、更平民化。

在追溯中国民间诗歌报刊历史的时候,他写道:“中国民间诗报刊的出现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追溯其历史,最早出现的民间诗歌报刊应该是1978年12月23日在北京出版的《今天》,主编是北岛、芒克。这是新时期开端之始、思想解放运动之后中国诗歌界最早的觉醒。到八十年代,继《他们》、《非非》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反对》、《象罔》、《倾向》、《现代汉诗》、《诗参考》、《北回归线》、《葵》、《锋刃》等民间诗报刊,其中一些刊物如《诗参考》一直坚持至今,成为横贯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80年代中期,中国民间诗报刊进入第一个繁盛期,1986年《深圳青年报》、《诗歌报》的‘流派大展成为这种繁盛的标志之一。当然那次大展展示的主要是流派,而民间诗报刊对当时诗歌流派的张扬也为这次大展提供了可能。

90年代末期,在经过了一段沉寂之后,民间诗歌报刊大量涌现,如《诗歌与人》、《诗文本》、《审视》、《诗丛刊》等等,甚至出现了在某一地域同时出现十余种印制精美、编排考究的民间诗报刊的奇观,如广东和福建。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也开始出现大量民间诗歌报刊,如贵州的《大开发》、《方向》等。实际上,自80年代初期以来,准确的民间诗报刊的数字是很难统计的。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几十份甚至更多这类出版物,起码在我的书橱中,它们的厚度已远远超出了主流诗歌报刊的厚度,这常常使我感到兴奋和惊讶。”

进入90年代中期,艺术创作的空间开始增大,空气相对宽松,社会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心态趋于平和,生存张力扩大。生活的多元促使艺术多元,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诗人开始成熟,这都为民间诗歌报刊的繁盛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同时,对主流诗刊迟滞状态的不满、自身经济状况的改观也是民间诗报刊大量涌现的催生剂。单从经济上说,民间投入到自办诗歌刊物的经费远比政府各级财政投入到主流诗歌刊物的经费要大得多,比如当时《诗选刊》年均经费仅两万元,这大概仅仅是某些民间诗报刊出刊一期所需的经费。毫无疑问,90年代末期民间诗歌报刊的活跃得益于正常、和谐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如果没有以上条件作为基础,形成目前这种创作活跃的局面是不可能的。

在谈到中国民间诗报刊的特点时,郁葱说:这里,我不想将民间诗报刊的生存特点和艺术特点分开谈,那样可能会显得过于严谨和学术化,而本文仅是一篇叙述性的、提纲式的文字。

A、出版行为和经费的个人化。

几乎所有的民间诗报刊都由一位或几位主办者自己寻找经费出版,或靠个人的收入,或寻求外界资助,其中由各级财政出资的微乎其微,也较少出售,大多用于免费寄发和交换。

B、选稿的自由度。

这一点相当重要。在把握基本的政治、艺术倾向的同时,民间诗报刊在选稿上具有相对于主流诗刊更大的自由度,更能体现主办者的意志,作品较为新锐,理论观点较为鲜明,编排较为现代,言论较为随意和松弛。

C、地域性和同仁色彩。

除少数民间诗歌报刊外,一般民间诗歌报刊都有较强的地域特征,选发稿件集中在某一个地域或某一特定作者群,为了扩大影响,也设置较有影响的诗人的栏目。90年代末期创办的民间诗歌报刊开始淡化地域色彩,选稿范围更为宽泛。

D、前卫性和先锋性。

几乎所有的诗歌探索都首先在民间诗报刊和少数主流诗歌刊物出现,民间诗报刊几乎是诗歌探索的前沿阵地。

E、派系特征。

由于民间诗报刊的同仁性,同时这些诗报刊又大多是艺术追求相近的诗歌创作者的园地,一部分民间诗报刊发表作品还仅局限于某些诗歌流派,因此流派色彩较为浓重,一些刊物的办刊宣言也大多体现了这个特征。

F、即时性和短暂性。

新创办的民间诗报刊出现的频率极高,几乎每个月都收到一些面目全新的民间诗报刊,但由于经济上及其它原因,往往创刊号便是终刊号,有的仅仅出刊2、3期,生存能力和耐力极差。

G、个人企图和随意性。

少数民间诗报刊创办之始就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偏狭、偏激。由于办刊人较为幼稚,在政治上和艺术上的把握极不成熟,故作惊人之语或惊人之诗,以求引人注目,不注意刊物的持续性。

H、自身的污杂。

“2002·中国民间诗歌发展研讨会暨首届民间诗歌报刊年会”上,一些诗人在充分肯定了民间诗报刊成就的同时,也列举了民间诗报刊的“十大罪状”,这也体现了本次会议的自由、宽松程度。这“十大罪状”是:造势、造代、造派、造作、造谣、造秀、造爱、造乱、造笑、噪音。这其中不乏戏谑、调侃的成份,也不失偏颇,但某些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承认并且进行修正是必要的。

郁葱认为,如果说中国诗歌是一个高地,那么,民间诗歌报刊是向这个高地顶峰冲击的生力军,是中国诗歌发展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存在的意义起码有四点:

A、推动主流诗歌报刊的变革与变化。

B、弥补主流诗报刊发稿的局限性,使大量被忽略的诗人和诗作得以在诗坛呈现。

C、在一些地域带动诗歌创作水平的提高,渲染了诗歌气氛,扩大了诗歌影响。

D、增进了诗人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

郁葱认为,如果前面的表述是准确的,那么,我们便可以认定:民间诗报刊80年代初草创之始,由于各自的选稿面偏狭,编辑经验匮乏,印刷质量粗劣,曾长期被诗坛所忽略。但随着这些报刊选稿内容的逐渐宽泛,圈子意识的逐渐淡化,编辑思路的日渐成熟,它们已经从边缘状态中逐渐摆脱出来。尤其是我们提到的主流诗歌报刊所不具备的一个条件:它们选稿的空间更大一些。而且,这些诗友们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许多民间诗歌报刊已经给诗坛造成了很大冲击。实际上,主流诗歌报刊与民间诗歌报刊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这些年,主流诗歌报刊在推动着中国诗歌的发展,我们一直主张中国诗歌是一个整体,要有大诗歌、大溶汇的概念和气度。这两年,除《诗选刊》外,《诗刊》、《星星诗刊》、《诗潮》、《诗歌月刊》、《诗林》、《绿风》等主流诗刊开始大量选发民间诗报刊的作品,有的刊物还设立了专栏。如《星星诗刊》的“内刊诗存”,当时尚未改刊的《诗神》还编辑了民间诗歌报刊专号,这种总体的相互溶汇加快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显然,民间诗歌报刊与主流诗歌报刊的交流不是两个诗歌阵营、两种诗歌形态的交流,而是诗本身的交流。在主流诗刊关注民间诗报刊的同时,民间诗歌报刊也大量向主流诗歌报刊推荐作品,并开始选发更广泛的诗人们的作品,这是创造一种良好的诗歌环境的标志。当时郁葱说,主流诗歌报刊和民间诗报刊是中国诗歌的双翼。1997年之后,网络开始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大量的诗歌论坛、诗歌博客开始创办,使诗坛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也使得诗歌从形式到内容有了本质的变化。

应该说,《诗选刊》是最早开始注意民间诗报刊的主流诗歌刊物之一。我们一直认为《诗选刊》应该是一个全面展示中国诗坛风貌的、涵盖最优秀的诗人和作品的刊物,应该是诗坛最具活力、最具实力的刊物,应该是青年诗人的大本营。中国诗歌这几年的成熟促成了《诗选刊》“先锋、经典、多元”的办刊思路的成熟,同时,《诗选刊》开始了主流诗歌报刊最早的变革,它的新锐性和策划上的冲撞力及其先锋精神也在导引着诗歌创作。《诗选刊》主动摈弃了所谓主流诗歌刊物的迟钝、麻木和迂腐,用全新的策划、集中大篇幅选发民间诗歌报刊和网络论坛、博客的作品,分数期和用专号形式连续刊登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作品,确立了这批诗人在诗坛的地位。

郁葱的文章“诗歌的另一种表情——中国民间诗歌及民间诗报刊”还提供了当时仍在出版的部分中国民间诗歌报刊的资料:

《东北亚诗报》。《诗选刊》评奖获奖刊物,1994年出报,后改为刊物,出版地:黑龙江绥芬河,主办人杨勇、杨拓。《东北亚》选诗范围广泛,没有明确的方位化,在东北地区影响较大。

《诗歌与人》。《诗选刊》评奖获奖刊物,已出版四期,出版地广州,主办人黄礼孩。实际上《诗歌与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刊物而是诗歌选本,四期分别为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专号、中间代专号和女诗人专号,印刷精良。

《诗丛刊》。1994年创办,90年代初期印刷最为精美、最厚重的民间诗刊之一,“新死亡诗派”的“派刊”,亦选发之外诗人的作品,“其诗歌精神值得一书”。出刊地福建漳州,创办人道辉。

《诗参考》。《诗选刊》评选获奖刊物,出版地北京,主编中岛。《诗参考》选稿专注于某些派别,近年有所改变,使之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民刊之一,坚持十余年,足见办刊者的耐力、韧劲,诗歌档案可参照的民间报刊之一。

《独立》。主编为发星工作室,出版地四川大凉山,以《独立》为阵地,开始形成“地域诗歌写作群体”,注重资料性,突出地域边缘色彩,推出具有独立特性的诗人的作品。

《锋刃》。1993年出刊,出版地湖南衡阳,主编吕叶,推有“中国民间先锋诗群实力大展”,曾与《诗境》合并出刊。

《自行车》。出版地,广西南宁,主编非亚,曾为对刊大报,1999年出版,现改为独特的横翻刊本,厚重、大气、朴素。

《诗文本》,本刊评奖获奖期刊,出版地广州,出版人符马活。注重70年代出生的诗人。印刷考究。

《丑石诗报》,一份持续出版十余年的诗报,本刊评奖获奖报纸,在福建有广泛影响,主办人刘伟雄、谢宜兴。主办者诗观较为温和,选发作品扎实厚重,注重生活的实在性和艺术感受,可读,可信。出版地福建福州。

另有以下民间诗歌报刊存于本刊资料室:《原样》(南京)、《面影》(广州)、《尺度》(北京)、《诗歌研究》(南京)、《实验诗歌》(南京)、《羿》(广州)、《翼》(北京)、《新密度》(南宁)、《诗研究》(四川)、《坚持》(呼和浩特)、《诗魂》(石家庄)、《表达》(西安)、《倾斜》(杭州)、《转折》(北京)、《新城市》(上海)、《倾向》(上海)、《北回归线》(杭州)、《反对》(成都)、《审视》(郑州)、《现代汉诗》(北京)、《21世纪诗刊》(广州)、《过渡》(黑龙江)、《诗镜》(四川)、《终点》(绵阳)、《偏移》(北京)、《新诗界》(北京)、《阵地》(平顶山)、《外省》(平顶山)、《外遇》(广州)、《诗江湖》(北京)、《故乡》(广州)、《方向》(宁夏)、《扬子鳄》(桂林)、《九行以内诗刊》(广州)、《寄生虫诗刊》(深圳)、《中间》(南京)、《新诗人》(广州)、《说说唱唱》(上海)、《葵》(天津)、《原音》(宁夏)、《极光》(济南)、《守望》(河北)、《国际汉语诗坛》(重庆)、《存在者》(枣庄)、《爆炸》(平顶山)、《漆》(桂林)、《唐》(西安)、《三角帆》(浙江)、《6+0》(长沙)、《放弃》(怀化)、《行走诗刊》(杭州)、《诗歌》(辽宁)、《诗前沿》(北京)、《阿波利奈尔》(杭州)、《八十年代》(成都)、《体现》(山东)、《体现》(江西)、《第三说》(漳州)、《稻香湖》(北京)、《我们》(兰州)、《三角井》(宁德)、《诗家》(安徽)、《打工诗人报》(广东)、《阵地》(宝鸡)、《回归》(怀化)、《山鬼》(冷水江)、《第四代诗》(湖南)、《三峡诗刊》(重庆)、《大十字》(遵义)、《进行》(吉林)、《唱诗班》(常熟)、《射门》(广州)、《小蝌蚪诗报》(泉州)。

之所以提供这个依然很不完整的名单资料,一来是为了展示当时民间诗歌报刊的繁盛,二来也为了能够使大家与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个专号进行一下比较。我们知道,我们编辑的本期专号依然只可能是当下民间诗歌报刊其中的一部分而绝非是全部,由于版面的原因,每次编辑这样的专号都会留下遗憾。这些年,民间诗歌报刊起起伏伏,一些刊物停办了,但有更多的还在坚守而且日臻成熟,它们与公开发行的诗歌报刊、网络诗歌一起展示着中国诗歌的曼妙、辉煌与壮阔。

2009年5月26日

猜你喜欢

专号诗刊刊物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刊物贺词
羞愧之心
“我的报刊·我的童年”有奖征文
孤独星座上的光芒
卷首语
轻松阅读,备战中考
读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