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并非“优质课”的专利
2009-08-11张建防
张建防
我参加过多次县市级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听课多了,感触颇深。有人说,教师是靠“口”吃饭的。不错,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常规很难一时更改,课堂上老师大量的讲授,大面积的板书,一节课下来的确有腿软胳膊酸之感,收获呢?不尽人意。但优质课的评选中,谁不使用“先进武器”,那你就与“证”无缘,大屏幕上,鲜艳的图画,动感的演示,详实的资料,通透的分析,这样的一节课,老师轻轻点击鼠标,重点内容一一搞定。学生呢,深深被那精美的设计所吸引,这样的效果不言而喻。
素质教育的口号也提了多年,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要靠先进的教育思想,崭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有科学的教育手段。教师在平时的操作中,每一节课都制作和使用课件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教师,一次也不用也太可惜。有些课题,使用3D动画把事物的性质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出来,确实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这是用多少“唾沫星子”换不来的。我说,多媒体的使用并非“优质课”的专利。
教学中,我尝试着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偶然的机会,从网上下载了别人制作好的一个课件《白杨礼赞》,感觉不错,内容丰富详实。稍加改动,另配以音乐便付诸行动。课下我调查了几位同学,反映良好。那广博的黄土高原,那一排排葱郁的白扬,那质朴的北方农民,那威武的哨兵,无一不打动孩子们的心。"处女作"的成功,使我初次尝到了教学的甜头,我便投入到课件的制作当中:搜集资料,寻找图片,查找视频文件,复制、粘贴,删除,再复制,再粘贴。当一副副精美绝伦的图画被粘贴,当一个个鲜活的文字被敲击,虽然比较多劳顿,但那种快感无以伦比。只要孩子们学有所成,自己辛苦也值得。
我要说的是,老师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大胆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尽管我们的条件有限,设备落后,但要想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掌握技能。有些教师埋怨工作辛苦,每天的备课、上课、教案、作业占据了大量时间,哪有空闲弄课件;还有的教师连电脑都不会操作,谈何使用;更有甚者,教学敷衍了事,根本不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诚然,多媒体的使用不乏趋利之嫌。为了得到高一级的优质课证件,不惜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多次给学生进行演练,请来专家指导,有的到外学校去演习,可谓煞费心机,那种热情不亚于奥运会的备战,本是一件好事,可让一部分人走了极端。
基于种种情况,本人向广大教师提出几条不成熟的建议:
拿来主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资源共享已成为现实,那些优秀的课件尽管拿来,为你所用。
虚心求教:向有经验的老师寻求课件制作的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多媒体材料,其乐无穷。
端正态度: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前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不是“显摆”,也不是出风头,更不能把它作为捞取荣誉的资本,而应视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手段,看作是培养学生的法宝。
为了尽快适应教育发展形势,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多媒体的主人。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脑子里装着学生,装着你的事业,相信你会做好的。
收稿日期:200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