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朝人如何对付传染病

2009-08-07水银河

百家讲坛 2009年13期
关键词:麻风病竹简疑似病例

水银河

传染病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个噩梦,从人类创造文字时起,传染病就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不过,在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传染病的出现:周期要明显短于现在。据《中国传染病史料》统计,汉朝大约7.6年出现一次疫年。唐朝6.5年出现一次,宋朝时这一周期缩短为3.19年。那么,古人是如何对付传染病的呢?

秦朝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制定关于防治传染病法规的朝代。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明确记载了传染病的预防、确诊和隔离一体化的防疫体系。

首先是主动预防。《睡虎地秦墓竹简》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士伍丙被怀疑患有“毒言”——当时热带地区的一种流行传染病,患者“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鼯胎肿而为创(疮)”(《论衡·言毒》),也就是说,毒言是一种通过唾液传播的皮肤性疾病。根据传播特点,知情者采取了主动断绝与士伍丙的接触行为,“里节(即)有祠,丙与里人及甲等会饮食,皆莫肯与丙共杯器。甲等及里人弟兄及他人智(知)丙者、皆难与丙饮食”。即在各种活动中,大家尽量避免与丙接触,避免与丙共同饮食或不用同一器具。这说明,秦朝人已经有了主动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并且有了发现传染病例及时报告的制度。

在预防的同时,秦朝人也强调确立标准。谨慎诊断,不放掉一个被传染者,也不误诊一个疑似病例。如丙被怀疑为麻风病,送到官府后,官府首先向丙讯问症状,然后令医丁诊之,丁言曰:“丙毋(无)康(餍),艮本绝,鼻腔坏。刺其鼻不嚏。肘膝到两足下奇,清一所。其手毋,令溏,其音气败。疠也。”这些显然是确定麻风病患者的症状标准,又经专业医生仔细检查后,才确定该人确实是麻风病患者。对疑似病例,也要经过专业医生诊断后及时予以排除。

最后,秦朝人很注重隔离的处理方式,他们已经意识到对病人进行及时隔离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染源、防治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因此,专门设立了防疫机构,强制隔离传染病人,把对传染病患者的隔离纳入了法制轨道。《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疠迁所”也称“疠所”,是专门隔离麻风病患者的地方。法律规定:政府应设置专门机构对传染病患者加以隔离,这在中国历史上当属最早的记载,在世界传染病防治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危害相对较轻的传染病,一般会采取把患者迁往人烟稀少之地的办法,以减少传染,将危险降到最低。

《人类瘟疫报告》引言中有句话说:“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如今的甲型H1N1流感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能在与之对抗中获得满分。但以后如何减少病毒变异带给我们的危害,却更值得人们思考。

编辑/高丹

猜你喜欢

麻风病竹简疑似病例
疑似一起潜伏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案例分析
曲靖市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的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诊疗体会
小儿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与疑似病例的临床分析
韦编三绝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韦编三绝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消除麻风在行动
韦编三绝
浙江省麻风病防治人员对麻风病的知信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