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009-08-07
竹,清劲潇洒、虚心高节,它超凡脱俗的君子风度,千百年来深得人们的醉心向往。自宋代至今,各个时期都有众多画家争相为竹写貌传神,塑造形象;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与墨竹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密切结合。
此次展览汇聚了山东省博物馆珍藏的竹绘画作品40余幅,其中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明代竹画,融会贯通了宋、元的画风,是继承和创新的时代。众多的墨竹画家取法于自然,以写意的画风,抒发自己的情感,代表作家有王绂、夏昶、徐渭、文征明等。清代的竹画意境达到了新的高峰,呈现出气势磅礴,笔墨淋漓的大写意。代表作家有石涛、朱耷、金农、郑燮、罗聘、诸升、杨涵等。
名驰绝域的夏昶
夏昶(1388-1470),字仲昭,江苏昆山人。他画竹初师王绂,后融会吴镇、倪瓒画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尤其在画竹叠叶上有独到的功夫。他善于将墨竹置于自然环境中加以描述,在竹画中融入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他特别强调气韵,主张一气呵成,画巨幅尤其如此。夏昶的竹画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的俗谚,也就是说,夏卿画的一棵竹子,与西凉的十锭夠子等价。
此次展出的《潇湘烟雨图轴》,用水墨画丛竹坡石、枝叶纷披,临风摇曳,笔势道劲潇洒,一气呵成。画面近处竹叶用浓墨,远处竹林、小溪用淡墨。图中竹叶的阴阳向背,在风雨中摇曳偃仰的各种姿态,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底和熟练的绘画技巧。
宫廷画家禹之鼎
禹之鼎(1647-1716),字上吉,号慎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康熙时期的宫廷画家。早年师法蓝瑛及陈洪绶,后出入宋元诸家,形成自己的画风。擅人物仕女,工肖像写真,并善于配景和画面气氛的渲染,在当时被推为“第一”。此次展出的这幅“幽篁坐啸图”画的是清代诗坛领袖“渔洋山人”王士祯。他临坐于盘石上,眉清目秀,长发朱唇,横琴未弹,若有所思。衣纹用柳叶描,十分生动。竹用水墨画,石头用披麻皴,溪流向远处淡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明风清之际,于竹林深处,隔断万千尘世,调一段宫商角徵羽的变奏,时间的面目就在琴音袅袅中被渐次抚去了风霜,这便是此画的意境。
难得糊涂的郑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自幼家境贫寒。康熙五十年中秀才,为了生活,到扬州去卖字画,无人赏识,很不得意。还好,他在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当他再回扬州时,已今非昔比,他的字画连同旧作,都被当成墨宝。郑燮感慨世态炎凉,特地刻了一方带有感情色彩的印章盖在书画上,印文为“二十年前旧板桥”。这幅《双松图轴》是郑燮中进士第一年的作品,也是他鼎盛时期的绘画作品之一。画中双松擎天而立,旁立三枝细竹。竹子画得艰瘦挺拔,直冲云天,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竹的质感。竹是板桥理想的幻影,最能表现其思想。郑燮将文同的“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提高到“胸无成竹,趣在法外”,苦苦探索,一生心血洒在画竹上,在画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