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马”游行:人流散后话得失
2009-08-07吴新明
吴新明
经济形势好转,“呛马”失去着力点,游行目的一改再改;不认真反省,民进党在“宗教化”转型路上越走越远;马英九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一如所料,民进党发起的有10余万人参与的“5.17呛马游行”顺利落幕了。蔡英文此次组织得当,支持者恪守游行秩序,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和其他严重意外,稍可洗涮“暴力小英”的绰号。表面上,这次游行很圆满,民进党充分显示了组织机器的动员能力,蔡英文巩固了其在绿营的地位,但细究起来,民进党和蔡英文仍存隐忧。
现场平和
5月17日,民进党与台湾本土社团举行的“呛马大游行”在台北与高雄两市同步登场。在台北下午2时,蔡英文、吕秀莲、苏贞昌、谢长廷各领一支队伍,分别举着“反亲中”、“反卖台”、“顾主权”、“救台湾”大旗,极尽丑化马英九当局之能事,一路鼓噪着朝市中心进发。下午5时,四支游行队伍共约8万人会师于马英九官邸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在高雄,独派社团及民进党头面人物游锡、高雄市长陈菊、台南县长参选人陈唐山等带领3万群众,叫喊“释放阿扁、十万火急”、“阿扁无罪”等口号,为羁押中的陈水扁添油打气。傍晚时分,游、陈等头面人物又北上加入台北市“呛马”大部队。民进党蔡、吕、苏、谢、游、陈等头面人物加上台联党主席黄昆辉等轮流登台演讲,抗议马英九“亲中卖台”、执政无能,失业严重,呼吁本土势力团结起来展现力量,“呛马”、“挺扁”。晚10时,大部分参加游行的民众逐渐散去,蔡英文等带领3000余民众在凯达格兰大道上展开所谓“人权不落日、团结护民主”24小时静坐行动。民进党组织的纠察队员在周围戒护,劝告支持者和平、理性。6000名警察如临大敌,摆出拒马、铁丝网,并多次举牌示意该集会未经申请,属于违法,但并未强力驱赶,场面大致理性、和平。18日晚,静坐民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游行、静坐和平结束,没有出现有些人担心的“石块与汽油弹齐飞”的景象。游行即“目的”综观此次游行集会,纯粹是为反对而反对、为集会而集会。民进党早就决定要在马英九就任一年时上街头呛声,只不过诉求重点经过多次调整。一开始,民进党计划以经济形势不好为主要着力点,“顾肚子、救失业”的口号喊得很响。然而,近日股市连续上涨,由年初的3900点上涨到6500点,经济虽不能说已经复苏,至少很多人心里的悲观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善,再加上关切失业议题的劳工团体并不想和民进党走得太近,因此民进党在民生经济议题上失去了着力点。继之,民进党又将“5.17游行”的诉求转移到“主权”议题上,强力控诉马当局即将与大陆签署的两岸经济框架协议(ECFA)是“卖台”,海基会、海协会一年来签署的九个协议“倾中”,但鉴于ECFA并没有纳入第四次“江陈会”优等议题、台绝大多数民众认为所签协议对台有利,这个诉求也显得理不直气不壮。最后,民进党将这次游行主题定调为抗拒“集会游行法”条款过于严格,限制了人民集会和游行的权力和自由,要求修订该法。但这一理由也是硬拗的。民进党执政八年,从来没有说过“集会游行法条款过于严格,限制了人民集会和游行的权力和自由”,也没有主动提出修订该法。何况,台北市长郝龙斌一再表示,只要民进党申请使用5月18日凯达格兰大道集会游行的使用权,市政府一定照准。但民进党声称,人民有上街游行的权力,不需要政府“施舍”,为凸显这个问题,民进党决定不申请路权。不申请路权,为抗议而抗议、为集会而集会,理由何其荒唐!从“5.17游行”主题一变再变来来,民进党对为什么走上街头,似乎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清楚定位,而有随着政治需求“弹性调整”迹像,说穿了就是“没有理由创造理由也要集会”。
蔡英文有所得
对于蔡英文来说,“5.17游行”基本达到目的,首先是确立了她在绿营中的龙头地位。关注这次游行的人都注意到,此次游行其实是两场,台北以民进党为主,南部由台独社团发动。表面上,双方都宣称南北两边是“分进合击”,事实上却是“分庭抗礼”,互别苗头。蔡英文任党主席以来,一直受到绿营内急独势力和务实派的拉扯。急独势力以陈水扁为代表,以本土社团为基础,虽不是主流,但态度强硬,信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台独”,主张“只求台独不顾选票”,背后又有金主支持,属“台独”正统。务实派以苏贞昌、新潮流系青壮世代为代表,有反思精神,主张“先有选票再求台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曾有一段时间,蔡英文倚重务实派,有心提出两岸新思维,与贪腐、急独的陈水扁切割,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台南县长提名。台南县系陈水扁老家,也是“台独”大本菅,今年由陈水扁支持的陈唐山、务实派支持的李俊毅等均在此角逐党内提名。蔡英文不顾党内提名规则,放弃民调较高的陈唐山,提名李俊毅,引起急独派的反弹。此次急独派与本土社团在高雄举行游行,与民进党中央互别苗头意味浓厚,削弱蔡英文领导权威的意图极其明显。死硬挺扁的台北县党部主委黄庆林甚至威胁要把支持者拉到高雄去。两派互相放话,外界一度将南北两场游行声势的消长,视为对蔡英文的信任投票。蔡在急独派的压力下不得不亲率务实派在游行前进入看守所探望陈水扁,并同意游行打出“挺扁”旗号,以调和两派,防止民进党分裂。加上台北地方法院日前议决延押陈水扁、扁在法庭上痛哭流涕,引起同情声音发酵,连务实派也声言要力挺陈水扁的“司法人权”,与急独派诉求汇流,双方暂无冲突分裂危机。南北两场游行,高雄场一路热烈挺扁,台北场的热度也不低,原本“支持或反对党中央”的声音,似乎未成主流,蔡英文暂时稳住领导地位。
其次,本次活动按原计划结束,且未演变成暴力事件,没有出现人所担心的血腥场面,特别是没有发生泰国那样的政治动荡,也给蔡英文洗涮不少恶名。这标志着学者出身的蔡英文在群众运动方面,已经吸取教训,有了相当程度的经验和手段。蔡英文的声望在党内无疑将进一步提高。
第三,这次活动也是年底县市长选举的一次操兵,基本上达到了检验民进党党职、公职人员动员能力、摸底支持者忠心程度的目的,为年底县市长选举开了个好头。
民进党有所失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掩盖民进党和整个绿营继续脱离现实、悖离主流民意、被边缘化的整体态势。岛内媒体认为,近年来,民进党似乎逐步从“政治团体”朝着“宗教团体”的转型路越走越远。党内任何不同声音,诸如两岸务实交流及反省民主价值的言论,皆被视为“异端邪说”,必除之而后快。这种“宗教化”的趋势,并未因民进党下野而有所弱化,反而随陈水扁的司法争议及两岸关系的日益正常化而更加强化。5月14日,两岸在厦门举办“海峡论坛”,台湾4000多工商界人士与会,包括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前国际部副主委邱垂正、前中国事务郝主任颜建发等。无论是为两岸经济正常化搭起互动平台的福建“海西经济区”,或国台办主任王毅宣布的“八大新惠台措施”,乃至政协主席贾庆林公开欢迎民进党党员“多来大陆参访交流”,都凸显出两岸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的主流民意。这种主流民意,民进党并非不知道。不然吕秀莲也不会三番五次放话要以《玉山午报》社长身份赴大陆参访,高雄市长陈菊也不会宣布要在5月21日赴大陆“推销高雄”。但这些政客一边拿着台胞证急着耍来大陆,哭着喊着要大陆开放对台旅游,一边又骂大陆“黑心”。这种表演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马英九气不壮
对于马英九来说,“5.17游行”也敲响了警钟。在股市上冲6500多点、两岸开放措施初见成效、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台湾成为WHA(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台美关系得以修复、“活路外交”效果明显的情况下,仍有10万民众冒着感染甲型H1N1疫情的危险走上街头,至少说明当局某些职能部分未能善尽职责,特别是宣传部门未做好政绩宣传。马英九上台后标榜“全民总统”,并未大幅更动教育,媒体、文化等关键部门的人事,甚至有意起用了一些亲绿人士,但这些人并不感恩戴德,反而引导舆论“呛马反中”,给马英九造成一定困难。马英九自己也不敢理直气壮宣扬两岸交流的好处,有意无意凸显两岸的不同,以及他对台湾利益的坚持,处处迁就本土意识,结果造成本土势力尾大不掉,“爱台”、“反中”、“呛马”成为优势舆论。须知,舆论这块阵地,你不去占领它,敌人就会去占领它。马英九显然还未掌握“执政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