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语言美化
2009-08-07周镜平
周镜平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学生作文语言的美化。本文以笔者教学切身经历,从悟性、哲语、景语、音乐语言四个方面谈作文语言的美化,对提升学生作文语言优美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美化 悟性 哲语 景语 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111-0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师传授基础知识后,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对优美语句的赏析、品味、领悟后,再把这些优美的句子运用到学生的实际写作中去。更值得重视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对美语的驾驭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就作文教学而言,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1 对悟性能力的培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易到难,顺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悟性能力是写作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它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培养悟性能力,必须养成阅读的习惯。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经验之谈。因此必须介绍大量的优秀的文艺作品给学生,并引导他们感悟好的句段,使他们感受词语的丰富性,语言的优美性,感受新思想,把握新时代脉搏,走进广阔无垠的书海,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创作出时代的精品。如感悟《妈妈的眼睛》一段,“母亲不再年轻,岁月的雕刀在她眼角刻下深深的鱼尾纹。”让学生感悟“岁月的雕刀”这一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如果把它换成“随岁月的流逝,妈妈的眼角增添了深深的鱼尾纹”。这就不形象了,丧失语感了,失去了语言的优美性和哲理性,使语言变得土气。一位同学在《我依然如故》的作文中写到“当传纯文学已逐步消失,作家们纷纷改行时,我依旧品赏托尔斯泰﹑雨果、巴金﹑沈从文的文学精品。”教师对此加以修改为:“当传纯文学已濒临绝境,作家们纷纷改行时,我依旧相信托尔斯泰的威信,雨果的力量,依然吮吸着巴老的文学乳汁和倾听沈从文的谆谆教诲。”这样的改动,让学生跟着教师找到了语言的感觉,并且能够让学生跟着“感觉走”,去感受一种新的思想境界,一种民族精神的升华。其中一位同学在《我的家乡》中写到这样一段结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人那样淳朴一如家乡的泥土,打我记事的时候,就很少有邻里之间大吵大闹得翻天覆地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家乡的人,只知道与他们在一起就如同雪天坐在火炉旁,心里总觉得暖和,踏实。”这样的结尾很有语感美、含蓄美。教师把它作为范文和同学们一起赏析,感悟一:家乡的人淳朴而不是“土”,所以“家乡的人是那样淳朴一如家乡的泥土。”一句运用很恰当。感悟二:家乡的人和气,互相关爱。因此,“只知道和家乡的人在一起就如同大雪天坐在火炉中旁,心里总觉得暖和,踏实。”一句是点睛之笔,是主题的升华。这种感悟叫“共融”,把自己的感情与小作者的情感及同学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叫“有美共享”“共悟”吧!这样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运用时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所以教师带领学生感悟句段的优美性是培养写作的先决条件。只有培养起学生的悟性能力,才能培养起学生阅读语言文学的习惯,才能使学生的大脑充实起来。
2 充分利用哲语的深刻性
哲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文章中,哲语起到增添文章色彩,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并且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如学生收集到《鲇鱼跑了》一文的结尾:“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后,然而在《仙人掌》一文中就写到“当生命面临消亡时,它的力量如爆发的火山”。学生在《门》一文中收集到:“关门是为了防盗、挡风沙、不让蚊子飞进来;开门是为了接纳、迎来一片清新,迎来五彩的人生,世界的光明,请把好大门。”引导学生理解所蕴含的哲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哲语颂扬了国门大开的新气象,改革开放给国人所带来的实惠,但也要把好大门。当学生在自己的文中写到“门是起点之美,是人生的起步,是走向人生的起跑线。”又如学生收集《朋友》中的哲语“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写到“朋友是人生的桥梁,朋友是闯荡江湖的指明灯,朋友是你哭泣时为你抹眼泪的天使”等等。这些哲语运用在文章中提高了文章的含金量,只有使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广泛收集和运用这些哲语,才能够使学生的语言逐渐地优美起来。
3 广泛收集景语并加以运用
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景语的描写主要出现在记叙文、小说人物出场的那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广泛的收集、整理、体会、品味它,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如学生在《家乡的晚景》中收集到的:“晚风吹拂田野,日光洒下余辉……”就会产生相类似的想象语句:“晚风吹熟了原野,大地一片宁静,太阳悄悄地躲进了暮色”;在《山乡的炊烟》中收集到的:“山乡的炊烟,总是那么蓝蓝的,带着农家的几丝希望,几丝馨香,总是那么轻舒漫卷的像一个踏春归去的仙女,在微风的护送下,悄然隐入了蔚蓝的天空。”使学生意识到景语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产生共鸣。然而在文题近似的《家乡的雾》中就产生相似的意识:“家乡的雾总是那么沉沉,那么朦胧,它迷惘了多少人的眼;总是那么润湿,那么温柔,它滋润了多少人的心”。景语的大量收集、加工、及运用,大大的增添了文章的色彩,也增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所以鼓励他们广泛地收集,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对激发他们的兴趣,燃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 运用音乐语言的美性,增强文章的美感
青少年情感丰富,接受能力强,对美的东西更容易捕捉到,面对多姿多彩的充满激情的音乐语言,往往产生渴慕之情,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摄入大量优美的音乐语言,使之领悟并产生感觉。如布置作文题《相聚》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相逢是首歌》的音乐语言:“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相逢是首歌,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执着”学生在作文中就会运用相似的句子美化自己的作文语言,如一位学生写到:“相聚是段情,眼睛是心灵的窗,青春是澎湃的河;相聚是段情,一同走过的你我,心儿是永远地牵挂,相聚该活泼,忘掉所有的不悦,思念永远是那么火热”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广泛得收集音乐语言,领悟音乐语言的美感,切实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作文语言就会不断的优美起来。音乐语言具有时代感,会折射出时代的痕迹,也会对作文的深刻性起到一定作用。所以音乐语言的运用,会大大提升作文语言的优美性。
总之,语言的美化是多样性的,只有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广泛地收集美语,领悟美语,运用美语,学生作文语言的优美性才能得到不断地提升。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的其它文章
- Understan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 Taking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 As Electronic Genre
- A Brief Analysis on source of English allusion
-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titheses in Outlaws
-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Error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ous》 by James
- The Comprehension and Use of English Spatial Prepos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