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体公共品供给机制创新探析
2009-08-06皮修平周镕基
皮修平 周镕基
摘要:当前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研究较多,但从文化体育公共产品和非政府供给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很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先富农村对文体公共品需求不断增加,而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需优先保证生存需要的公共产品,做为发展需要的文体公共产品要由非政府供给方式来承担,非政府供给途径主要有:俱乐部供给、自愿供给、私人供给、政府与私人联合供给等。
关键词:农村文体公共产品;政府供给;非政府供给
中图分类号:C91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5-0083-0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与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其供给却不足,农村文体公共产品是农村公共产品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者从文化体育和非政府供给这两个视角来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研究的很少,因而此研究具有一定前瞻性。
一、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研究现状与内涵分析
1.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研究公共产品供求的论述不少,从文体公共产品和非政府供给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很少,因而综述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的综述。我国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研究起因于对农民负担的关注,最初只是涉及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融资制度,后逐渐扩至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分类、地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现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以及新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设计等内容,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趋于完善。孙潭镇、朱钢较早从财政的角度研究了乡镇制度外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促进作用及不利影响,樊纲则对农村公共产品由乡镇政府制度外供给向制度内供给的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应措施。睢党臣指出,农村公共产品除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如层次性、与城市公共产品的差异性、弱替代性等。叶兴庆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改革农村公共产品决策制度与农村公共产品筹资制度的新思路: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进行“费”改“税”并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此外,张洪武对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进行了探讨。
总结起来,我国理论界当前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界定。二是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了探索。但目前也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当前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研究较多,从文化体育公共产品和非政府供给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很少;②诚然政府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但缺乏对先富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要由非政府途径来承担的研究;⑧忽视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对社会环境的依赖性,从而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的设计脱离实际。
2.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的内涵与分类。对于公共产品的内涵,萨缪尔森的权威解释是: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农村文体公共产品较之于一般公共产品,其特殊之处在于供给区域主要限定在农村,其产品类型主要是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等。因此,农村文体公共产品应是指以农村为服务区域的,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本文所指农村文体公共产品包括文化公共产品与体育公共产品,农村文化公共产品主要包括各类用于开展农民文化活动的公共实物型设施和有关的文化服务等非实物型农村文化公共产品等;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主要包括各类用于开展农民全民健身活动的公共实物型设施和有关农村体育服务、体育政策、法规等非实物型。
农村文体公共产品可分为农村纯文体公共产品和准文体公共产品。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理论上讲,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这两种特征之一的产品或劳务称为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既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又兼有私人物品的特征。农村准文体公共产品为非政府供给提供了可能性和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农村文体公共产品有: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文化体育场馆、农村娱乐场馆、健身设施与知识、农村高中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除农村义务教育外,其它均可看成是准公共产品。
二、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给分析
1.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分析。文体公共产品既可以由政府的公共预算直接供给,也可以由非政府的市场途径提供。政府供给的优势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政治程序来确定公共品提供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并通过强制性的税收从私人部门转移用于公共品生产的资源。劣势在于:政府无法确定居民对公共品真实的需求与质量;政府可确定有限配置某种公共品生产的资源,但不能长期有效地配置资源;政府控制下的公共部门缺乏动力机制,往往导致成本过高,主动改善公共品质量的动力不足,易生腐败。市场供给的优势是:大量的混合品以及辅助政府生产的物品,通过居民的购买行为(受益)付费,为生产者的生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廉价的需求信息;在价格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能使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率,从而使得市场机制具有长期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竞争压力和追求盈利最大化动力的双重作用下,生产者会主动地降低物品的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市场供给的劣势:市场无法完全克服公共品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收入与公共品分配不公等问题。
对于具有纯公共品性质的农村公共设施与服务,由于无法制定价格也不可能收费,因此只能通过政府投入而免费提供;对于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农村公共设施与服务,让市场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效率。由于农村文体公共品除义务教育外基本都属准公共产品,因此应让市场发挥主体作用。
2.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求失衡
(1)先富农村文体公共产品需求日益增加。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很密切的正相关性;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对文体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1978年至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761元;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1978年为67.7%,2007年为43.1%。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生活由原来的温饱向注重提高质量和追求精神生活的提高上来,文体公共产品需求增加是必然的。
(2)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由于农村文体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其在供给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搭便车”行为,无法通过收费弥补供给成本,致使私人部门不愿意或根本不会提供足够数量的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从而使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以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为例,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 080个,其中分布在乡(镇)村的文体场地仅有66446个,占全国文体场地总数的8.18%,与我国广大的农村人口
比例不相适应。
由上可见,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求明显失衡,造成农民幸福指数难以提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难以根本解决,笔者认为此状况是由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缺陷导致的。
三、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缺陷
1.政府优先保证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给滞后。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人们首先试图通过自身努力来依次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当这些需要仅凭自身努力难以得到满足时,需要政府及其他主体提供公共产品来满足之。人们根据自身情况表露其对各种层次的公共产品的需要,而调查和问卷方法是揭示消费者公共产品需求偏好的方法之一。孔祥智等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05年12月对福建省永安市的4个乡镇、16个村、176个农户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农户的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大致遵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顺序,首先需要政府提供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公共产品(例如医疗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养老等),然后才是满足其发展需要的公共产品(例如广播网络电视、计划生育、文化设施及服务等)。而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需优先保证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事实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也基本按照这顺序来,因而导致文体公人产品的供给滞后。
2.文体公共产品非政府途径供给不完善。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现在农村文体产品基本上由政府提供。确实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是唯一的供给者。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除了政府外,还包括俱乐部供给、自愿者供给等,这些影响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不完善,导致供给严重不足。做为发展需要的文体公共品,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引进民间资本,不仅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压力,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而且可以满足先富农村居民文体公共产品需求意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上述缺陷,必然要求其供给机制进行创新。
四、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分析
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机制的创新是当前的必由之路,政府在当前农村文体公共品供给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通过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体现出来,而除义务教育外的其它农村文体公共产品基本上属准公共产品,其供给主体由非政府的途径来承担成为当前的现实选择。非政府供给途径主要有:
1.俱乐部供给。俱乐部提供文体公共产品是指根据受益原则,由俱乐部成员共同出资提供文体公共产品。有些文体产品具有排他性,可以将拒绝为之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外(当然,这种排他可能是有悖于效率原则的);并且这种文体产品有一个拥挤点,超过这个拥挤点就会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竞争,这种就是俱乐部产品。俱乐部产品是非纯公共产品的一种,它是能实现受益的排他,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以拥挤形式存在的竞争性的产品,如农村合作组织等。俱乐部产品与纯公共产品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俱乐部产品具有排他性。这种供给方式非会员将被排除在俱乐部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②俱乐部产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竞争性。③私人提供的俱乐部产品具有可拒绝性,而纯公共产品具有非拒绝性,甚至它所提供的效用有时可能是负的,如露天音乐会产生的“噪音”给周围的邻居带来的负效用。人们会出于分享成本的需要加入俱乐部,也因为俱乐部能够给他们提供某些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得到的产品或服务。
2.自愿者供给。自愿提供则是指由大家依照个人自愿出资以获得文体公共产品。这又可分为两类:第一,利益无关型自愿供给,供给者不会从其供给的文体公共产品中获取直接经济利益的供给方式;第二,利益相关型自愿供给,供给者会从文体公共产品的供给中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的供给方式,但个人是否出资是自愿的,当然这与俱乐部供给文体公共产品又不同,俱乐部供给虽然个体有是否进入和退出俱乐部的自由,但是一旦参与,就有义务为俱乐部产品的供给筹资,这种筹资是强制性的。
理论上说,在自愿供给文体公共产品的博弈中,作为经济人的个体的占优策略均衡就是不提供任何公共产品,但现实生活中,自愿提供的文体公共产品大量存在实验经济学的研究也表明,个人会自愿提供一些公共产品,例如Ledyard的实验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参加自愿供给公共产品实验的受体(subject)中,有人不作任何贡献,也有人将其全部初始禀赋都贡献给公共产品,也有人贡献部分初始禀赋,一般来说,总的贡献水平在群体最优水平的40%到60%之间。所以,实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而与现实生活中存在自愿供给的公共产品的事实相符。因而自愿者供给为农村文体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又一途径。
3.私人和企业直接供给。它是是指采取私人产品的供给方式,由私人或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营利为目的、以收费方式补偿成本并获取一定的利润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以湖南冷水滩区花桥镇敏村为例,村里2002前没有有线电视,2002年底村里二位负责电路维修的电工,他们自己建设了一套有线电视接收系统,以收费方式向愿意开通有线电视的村民以每月15元收费,不付费不能享受有线接受服务,到目前他们已收回成本并有获利,这表明通过市场供给提供农村公共文体产品是可行的。由私人或企业提供农村文体公共产品一般应具以下条件:产品规模和范围比较小,而且消费者数有限;存在技术上的排他性;相关的产权保证。
4.政府与私人(企业)联合供给。政府与私人联合供给是基于将文体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生产分开的考虑,即把它的生产和供给分离,由私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政府以合同方式或者其它方式获得并向大家提供最终的文体产品,当然也可由私人(企业)直接提供文体公共产品,政府给予资金与政策的扶持。如一些地方的农村有线电视。政府与私人(企业)联合供给要具备以下条件:排他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产权界定较清晰,实现公共产品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私人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而是有政府监管的市场行为。
(责任编校: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