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桦川县新河宫灌区节水抗旱措施分析

2009-08-05陈洪岩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抗旱措施

陈洪岩

摘要:抗旱与节水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日趋成为广大灌区研究发展的主题,从新河宫灌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提水灌区如何抗旱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抗旱,措施,灌区,新河宫

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干旱与缺水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抗旱与节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灌区如何发挥抗旱作用,走节水之路是灌区挖掘潜能,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新河宫灌区只有积极探索这条途径灌区才能稳步发展,灌溉效益才能提高。

一、存在问题

1、水源危机,新河宫灌区引渠和长0.17km,引水江叉子淤积严重,枯水期影响正常供水,2000年、2001年、2003年江水位都降至设计枯水位以下,其中2003年水位降至历史同期最低值为61.52m,比设计枯水位还低0.48m,只能开启一台泵维持灌溉。

2、工程年久失修,严重老化。渠系工程已经运行多年,目前干支两级灌溉渠系虽然比较完整,但部分支渠冲刷严重,断面普遍偏大,渠底高程低,在通过设计流量时达不到设计水位。灌水期间为了维持供水,满足水位要求,只好用大几倍的过水流量来抬高水位,以满足灌溉需要。为此当前灌区不得不采取支渠轮灌以达到加大供水流量、抬高水位的目的,如此恶性循环,只能导致渠道断面不断加大,渠底高程越来越低。田间工程紊乱,斗农渠系基本没有建筑物控制,灌溉期任意扒堵渠道,跑水漏水十分严重,给干旱年份的抗旱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供水成本高。提水灌区最大的劣势就是供水成本偏高。目前新河宫灌区的水价,一般在0.07元/m3之间,主要原因就在于耗能过高。在水费构成中,电费所占的比例高达50%以上,若按成本水价收费,用户难以接受,严重影响农民用水的积极性;若低于成本水价收费,灌区就要亏损经营。目前,该灌区执行的水价只是电费加人员工资,大修、折旧等费用都无从谈起。这样,一方面影响了灌区良性运行,多数管理单位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挫伤了农民浇地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输水损失大。一般来说,提水灌区地形相对比较复杂,输水距离较远,多采用渠道输水。土渠过水的沿程渗漏损失相当严重,一般达50%~60%。即使是干支渠防渗的渠道,其田间渗漏损失仍有30%左右。出现了农民不愿浇地或少浇地的现象,许多群众还采取不科学的“省水”方式,将灌水次数由过去的3~4次减少为1~2次,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

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提水灌区存在的上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节水灌溉,采用各种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提水灌区才能良性运行。

针对2000年、2001年和2003年的干旱,结合本灌区的实际情况,全站上下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大胆探索抗旱、节水新途径。

二、抗旱、节水措施及效益

对于抗旱、节水工作,主要是通过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来进行。

工程措施即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广辟水源,合理科学的高度用水,挖掘水源潜力。2000年、2001年和2003年的严重干旱,江水位降至设计枯水位以下,加之引渠和引水江叉子淤积严重,引水量小使灌区内水田大面积渴水,在这种困难情况下为缓解水田干旱渴水局面。灌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渠首枢纽至引水江叉子上游来水口进行实地测量,发现水位差较大,决定动用大型湿地推土机对上游引水江叉子进行清淤,其方法是在原有水面边界的基础上两边各加宽30m拓宽过水断面加大来水量。

三、适合提水灌区的节水灌溉模式

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节约灌溉用水。节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水资源条件,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节水灌溉的要求也不同。70年代末,一些灌区推广使用渠道防渗、平田整地等节水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近几年来,随着节水灌溉事业迅猛发展,新的节水灌溉技术越来越多,一些灌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灌溉用水量,大胆采用了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然而,由于对这些节水形式的性能和特点不得要领,盲目追求“高、精、尖”,结果事与愿违,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提水灌区发展节水灌溉,决不能盲目地套用那些不切实际的节水技术,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节水方式。从新河宫灌区的发展情况来看,适合提水灌区的节水灌溉模式大体有以下几种:渠道防渗技术。渠道输水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最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达50%~60%,有的地方甚至超过70%。也就是说,从渠首引进的水一半以上在输水过程中损失掉了。其次,渠道防渗技术简单易行,造价较低,适宜于大面积推广。实践证明,对以天然河道为水源的提水灌区来讲,一方面,泥沙含量较高,采用小口径管道容易堵塞;另一方面,提水流量一般较大,若采用大口径管道造价太高。所以,采用渠道防渗形式最为适宜。特别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U”形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过水能力大、占地少、受力条件好、工程造价低等优点,是一项费省效宏的重要节水措施。

田间工程节水技术。田间节水工程包括喷灌、微灌、田间渠系配套、平田整地及畦灌、沟灌等措施,这是减少田间水量损失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渠系配套、平田整地等节水措施,投资很小,效果却很好,应广泛推广使用。过去,我们只注意输水过程中的节水,而忽视了田间节水,水到田间后又浪费近一半。因此,应将田间工程节水技术作为提水灌区发展节水灌溉的一项基本措施大力推广。

四、结语

提水灌区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分布较广,供水成本很高,群众已经难以承受,如果再调整水价,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到农民用水的积极性,继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反之,片面追求节水效果,盲目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则有悖于实际,既不适用,也不经济。为此,提水灌区发展节水灌溉,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作物种植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大力提倡推广使用简单易行的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技术,田间节水仍以平田整地、畦灌及沟灌为主,同时辅之以科学管水、用水等节水措施。这样,既能达到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又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猜你喜欢

抗旱措施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西藏青稞抗旱研究进展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