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蛀干害虫的综合防治
2009-08-05周美林王立杰
周美林 王立杰
一、抓主体,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主干线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能否抓好森防工作,保护好造林成果,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认识。几年来,亚布力林业局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算经济帐、病虫害现场剖析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森防工作的认识。一是把森林病虫害防治纳入全局林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把蛀干害虫防治纳入局、场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主干线布置,主干线抓,从领导上解决了“小虫不大,咬点没啥,治不治都行”麻痹思想,切实把病虫害防治工作摆上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三是把杨树蛀干害虫防治纳入场(圃)领导的工作日程,作为全年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改变了过去“平时不过问,灾来忙一阵”的被动局面,做到了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防治工作。
二、抓调研,解决防治工作。
亚布力林业局紧密结合生产,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探索科学防治新途径和新办法,首先从基础入手,搞好调查,摸清杨树干部害虫发生发展规律。其次是面向生产,科学选题,协作攻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危害严重、缺乏资料、防治困难的三大蛀干害虫杨干象甲、白杨透翅、疣纹蝙蝠鹅、蛾做为重点,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推广前途应用前景,从而为保证顺得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条件。在防治方法上,林业局积极应用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以避免因单一的化学防治,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等弊端。我们与有关科研所合作,首先两个林场开展了3.8万亩林地的应用试验,检验了效果,掌握了应用技术,解决了树大虫孔分布高、无法堵洞、费工费时、无法大面积防治的问题。
三、抓基础,完善体系
能否有一个上下贯通、功能齐全的防治检疫体,是开展好防治工作的基础。从2000年起,以森防站为基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干部的骨干作用,重点抓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森林植物检疫和防治服务网络体建设。针对边远地区无专门机构的实际情况,在每区选1名有一定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同志做防治员,负责本区森防工作。在局所属林场、设测报点82个,设固定专职测报员31人、兼职测报员338人,设立标准地327块。在全局各林场、苗圃、及其他有林单位共聘任了308名兼职检疫员,全局统一登记发证。明确职责,划分了责任局、乡各森防工作由护林中队长、护林员负责;林场由专职防治员负责。严格规定专业干部必须坚持学习专业技术,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必须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病虫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要求当好各级领导的参谋,做到“三勤”、“四有”。“三勤”,即勤请示、勤汇报、勤提建议;“四有”,即有计划、有典型、有调查、有图表。几年来,各级森防站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
四、抓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县专职防治人员和林场、重点乡(镇)兼职防治人员学习班,系统学习森防业务技术知识。利用统一办班、现场会、立标会讲解防治要点,实际操作示范;乡、村结合送药,对专业讲解防治要点,实际操作示范;乡、村结合送药,对专业队人员、承包户、专业户、护林员进行现场培训。
五、抓落实,拓宽投资渠道
由于树种单一,杨树检疫害虫发生较重,所以群众防治在我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克服群众防治存在着发生面积大、蛀干害虫危害重和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保质保量完成群众防治任务,我们通过大力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狠抓“谁经营,谁防治”责任制度的落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切实解决“等、靠、要”思想。
六、抓质量,注重防治效果
办了保证防治质量,切实控制蛀干害虫的发生与蔓延,我们制定了“突出重点,适时防治,治早、治小,清理虫源木”的原则。在查清蛀干害虫种类、分布及危害的基础上,将发生地区划分为灾区、中灾区、重灾区,分区设计,分类施策,几年来,由于严格地贯彻了这一原则,突出重点,科学设计,资金重点投放,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狠抓防治效果,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损失,控制住了杨树蛀干害虫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