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负泥虫的防治技术

2009-08-05杨春华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稻叶交尾越冬

杨春华

水稻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我国各稻区,主要发生在东北,是寒地稻作区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多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带,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芦苇、碱草等。

负泥虫以幼虫和成虫为害水稻,沿叶脉取食叶肉,造成白色纵痕,重者造成全叶变白,以致破裂、腐烂,造成缺苗。即使存活也将造成水稻迟熟,影响产量。

1 症状

水稻负泥虫主要是幼虫危害稻叶,幼虫取食稻叶上表皮的叶肉,残留叶脉和下表皮,形成纵向透明的条纹,危害严重时,全叶焦枯破裂。成虫危害稻叶,吃成纵行对穿条纹。

2 形态

负泥虫(Oulma oryzae Kuwayama)属鞘翅目、叶甲科。幼虫为寡足型幼虫。

成虫:是小甲虫,体长4~4.5毫米,头部黑色,复眼黑褐色。触角细长,丝状,共11节,头盖上密布不规则点刻。前胸圆筒形,背板黄色至黄褐色。腹部黑色。鞘翅青蓝色,有光泽,上有10条纵行点刻。

卵:长椭圆形,长0.7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暗绿色,孵化时呈墨绿色。

蛹:体长5毫米,近梨形。头部黑色,有一淡黄色的倒“y”形纹。身体淡灰黄色,肛门向上开口,排泄物堆积于嗣体背面,故称负泥虫。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6毫米,头小,黑褐色。胸、腹部为乳白色至黄绿色,体背隆起,多皱褶,自中后胸各节有褐色毛瘤10~11对。肛门向上开口,粪便排出后堆积在虫体背上,故称负泥虫。

3 生活习性

水稻负泥虫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1代。以成虫潜伏在稻田附近的背风向阳的山边、塘边等处的禾本科杂草及根际浅土内越冬。黑龙江省越冬成虫多在6月上旬开始活动。先在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稻苗出水或插秧后,陆续迁入稻田。播种早,出水(插秧)早,生长旺盛的稻田成虫较多。

成虫多在清晨羽化,一般经15小时后即可为害。成虫交尾与产卵多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成虫一生可交尾多次,一般交尾后经1天即可开始产卵。卵聚产,多排成2行,2~13粒不等,卵多产在叶正面,每一雌虫一生可产卵40~50粒。

幼虫孵出后不久即可取食,在多雾的清晨取食为多,在阳光直射时,则隐蔽在叶背栖息。幼虫历期一般为11~19天,老熟后除掉背上的粪堆,然后爬到适宜的叶片或叶鞘上准备化蛹,并化蛹于丝茧中。

负泥虫性喜阴凉,所以多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尤其山谷、山沟稻田发生多,离山越远发生越少,在阳光充足的平原地区则很少发生。

同一地区同一年份发生期早晚与轻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离越冬场所近的稻田发生早,为害重;早插秧比晚插秧稻田害虫发生也早且重。适宜的发生条件是阴雨连绵、低温高湿天气。负泥虫天敌,卵期有负泥虫瘿小蜂;幼虫至蛹期寄生蜂有负泥虫瘦姬蜂、负泥虫金小蜂等。

迁入稻田后,取食交尾产卵。卵多产于稻叶正面,一般在距叶尖3厘米左右处,也有产在叶背或叶鞘上。卵聚产通常排成2行,有2~13粒不等,偶有散产。成虫产卵期平均为18天。幼虫孵化后,静止10多分钟就能爬行取食。幼虫在早晨或阴天极为活跃,多集中于稻叶正面及尖端部分。阳光强烈时躲在叶背,经4龄老熟后,先将背面的排泄物脱去,爬到比较完好的叶片或叶鞘上,吐白色胶状物,包围身体几小时后凝结成茧,然后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出现新羽化成虫,取食一段后,于8月下旬至中旬左右,便迁向越冬场所,准备越冬。

4 防治方法

①灭越冬成虫。在5月底6月初,将稻田附近的水渠边、池埂、撂荒地里的杂草除净,消灭越冬成虫,减少虫源。

②防治成虫。在中午有80%成虫交尾,仅有2%~4%的秧苗上有卵时,喷撒2.5%敌百虫粉剂,每公顷用量45千克。

③防治幼虫。在多数虫卵已孵化,虫体有小米粒大时,喷撒5%敌百虫粉剂,每公顷15~30千克。也可以喷撒浮西维因粉剂,每公顷22.5~37.5千克,或用2.5%敌杀死乳油,每公顷225~495毫升,兑水150千克喷雾。

猜你喜欢

稻叶交尾越冬
怎样提高中蜂蜂王的交尾成功率
——育王批次和场地的安排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谈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
《新凉》
特早熟温州蜜柑稻叶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笼养黑鹳繁殖期的交尾行为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
交尾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