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秆潜蝇的防治要点

2009-08-05王胜华马长山刘晓飞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稻秆乐果羽化

王胜华 马长山 刘晓飞

稻秆潜蝇又称稻秆蝇,主要分布于南方稻区,但黑龙江省也有发生,过去危害率较低,由于水稻面积加大,种植年限加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逐年加重之势。稻秆潜蝇除危害水稻外,尚可为害小麦和看麦娘、稗、早熟禾等多种杂草。

1 危害症状 以幼虫蛀入茎内危害心叶、生长点和幼穗。早稻主茎生长点被害,则分蘖增多,抽穗延迟。被害心叶展开后形成若干条纵裂缝,初夏在早中稻分蘖期,被害叶的裂缝长而宽,一旦停食化蛹稻苗便出现新的正常叶。夏季中稻圆秆期或连作晚稻的苗期,幼虫因高温有停育现象,取食时断时续,因而被害叶仅形成短而细的裂缝,有的仅见细小孔洞。早稻幼穗被害,形成扭曲而短小的白穗。单季中稻和晚稻幼穗被害,幼虫间歇取食,形成雀害状的白头穗。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3毫米,翅展5~6毫米,头部鲜黄色,有黑色珠状大斑。复眼大,暗褐色。蛹体为淡黄褐色,尾末也有叉状突起,羽化前体收缩,呈黄褐色。卵长约1毫米,长椭圆形,白色。卵孵化前呈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6~9毫米,略呈纺锤形,全体乳白色,蛆状,11节,表皮强韧而有光泽。无足,仅尾端分二叉,各叉末端较尖,开有气孔。前端略尖,口器呈浅黑色。

3 发生规律 在南方稻区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小麦、李氏禾、看麦娘等植物上越冬,在黑龙江省发生代数不详。在长江中下游稻区,越冬成虫由于早春4月出现,飞到秧田或本田产卵,幼虫孵化后危害心叶。在东北,此时稻田尚未插秧,如成虫出现于5月份才能在插秧后的水稻上产卵,所以东北地区以什么虫态在何处越冬不详。在黑龙江省主要危害水稻,在田间成虫产卵期必须在5月上、中旬以后,幼虫期危害也必须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至于危害代数不详,据南方报道,成虫在清晨至下午6时前羽化,羽化后1~2小时即交尾,日平均气温20℃以上时,成虫羽化后一般2~3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背,一般l叶l粒卵,卵期一般6~7天。幼虫多在上午4~8时孵化,初孵幼虫可借助露水向下移动而侵入稻茎,露水干后幼虫即不能侵入,如侵害稻穗,一般需取食幼穗后才能化蛹,所以化蛹早晚与抽穗早晚有关。一般认为,冬暖夏凉气候有利此虫发生,冬季温暖,有利越冬幼虫存活;夏季冷凉有利成虫活动,尤其多露、阳光不足和潮湿的环境,水温又低,有利危害。有露水有利于幼虫钻蛀危害,没有露水幼虫不能钻蛀。此外,氮肥施用过多,水稻贪青徒长,叶色浓绿,利于成虫产卵,危害就重。品种不同,受害程度不同。

据报道,稻秆蝇喜阴凉,地势较高、阴湿多雾的山区,往往发生重。

4 防治方法

4.1 选用抗虫、耐虫品种。

4.2 清除田边、沟边的一些禾本科杂草,以减少越冬虫源。

4.3 稻田不要施用氮肥过多,灌水不宜过深,以减少产卵机会。

4.4 药剂防治:一代危害重,且发生整齐,盛期也明显,对防治有利。成虫盛发期、卵盛孵期是防治适期。

防治成虫的药剂有:

①80%敌敌畏乳油,每公顷1500~2250毫升,加水喷雾;

②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公顷600~750毫升,加水喷雾。

③2.5%氰戊菊酯乳油,每公顷450~600毫升,加水喷雾。

防治幼虫的药剂有:

①苗期每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氧化乐果100毫升加水30~40升喷雾,也可在秧苗1叶1心时,每667m2用40%乐果乳油100~120毫升,加水30~40升喷雾。

②插秧后每亩撒施3%呋喃丹3公斤,可将幼虫杀死。

③亩用40%乐果15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隔5~6天再防治一次。

④亩用20%三唑磷10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隔5~6天再防治一次。

对带卵块的秧田,可用40%乐果乳油250倍液浸秧根1分钟,也可用50%杀螟松乳油300倍液或36%克螨蝇乳油1000倍液浸秧根。浸秧时间需根据当时温度、秧苗品种及质量先试验后再确定,以防产生药害。

(注:用药后保持田间水不流动5~7天以提高防效。)

猜你喜欢

稻秆乐果羽化
可乐果,尼日尔的快乐果
磷酸改性稻秆和稻叶对Pb2+的静态吸附研究
稻秆与圆捆机钢辊间滑动摩擦特性试验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高效稻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秘密
去看看蝴蝶羽化吧
小麦幼苗对氧乐果胁迫的生理学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