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2009-08-04王静梅董鸿彦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8期
关键词:坏账账款信用

王静梅 董鸿彦

摘要:企业的应收账款不仅面临着回收的风险,同时其存在也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因此企业不仅要充分发挥应收账款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特殊功能,而且要将其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应收帐款;管理

1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因此,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越来越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提供商业信用,采取赊销方式,会使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额大量增加,现金的回收时间延长,甚至会使企业遭受不能收回应收账款的损失。但赊销又可以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因此,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功能,权衡应收账款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成本和风险,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决策。

2 应收账款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应收账款的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的不稳定性和债权、债务关系在清偿时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导致赊销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额上具有不确定性。简而言之,应收账款风险就是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在未来能够回收的额度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应收账款回收额度上的不确定性也称之为坏账风险,指企业应收账款无法按发生的数额收回形成坏账而造成的损失。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也称之为拖欠风险,指客户超过规定的信用期限付款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拖欠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坏账风险。

应收账款之所以存在预期损失风险,是由于其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应收账款风险状况的因素也叫应收账款风险因素。具体包括:

2.1 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刚刚起步,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几乎是空白,进行信用管理的单位主要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业则很少进行。而且社会信用意识也较薄弱,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恶意拖欠账款,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在信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随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会因缺乏回收保障而产生风险。

2.2 企业自身缺乏风险意识。由于对于社会上的信用缺失现象不够重视,有些企业仍存在侥幸心理,未在销售时未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就进行赊销,这虽然会使销售额有所攀升,但却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问题。

2.3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缺乏日常管理的有效方法。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都有可能导致自身蒙受风险和损失。由于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的时间性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的未了事项应定期对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4 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在一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销售,导致了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收。

3 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一,加强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企业应收信自己的客户信用信息,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二是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信用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当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三者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第二,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赊销制度。赊销不应单凭销售人员的经验判断,而必须经有关具有审批资格的人员审批方可实行。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方式,建立赊销审批制度。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额度审批权限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同时,应落实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

第三,针对长期不对账等管理措施不力现象,企业要规范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制度、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良好的应收账款控制措施,必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做好防范工作。首先,赊销前,要明确赊销合同的内容。其次,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批赊销后,应对发出商品、办理赊销手续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进行发货查询、货款跟踪,并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不能使管理脱节,以免造成账目混乱互相推诿、责任不清。同时要详细记录每笔货款的回收情况,经常进行账龄分析;再次,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许多企业仅仅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款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所以应重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衡量、信用评估,根据信用评估来预测账款的回收情况,从而根据回收情况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

第四,为保证应收账款债权的及时足额收回,也要进行事后防范控制管理工作。一个企业销售后利润的真正实现是从企业的客户那里收回资金。因此,对拖欠账款的追收,要采用多种方法清讨,并使催收账款责任到人。

第五,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无论企业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但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则不可避免。企业的坏账损失不仅增加了费用,而且减少了可以运用的流动资产。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企业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进行估计,预提取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大都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以赊销方式实现的。随着商业信用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日益严峻。许多企业因为盲目赊销,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和坏账比例逐年升高,利润下降,甚至连年亏损、经营难以为继,甚至破产或被重组。大量国内外案例表明,应收账款风险吞噬企业生命力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其后果触目惊心。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应收账款风险的分析和掌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从而推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投资收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坏账账款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信用消费有多爽?
巧用公式法计提坏账准备
西班牙考虑建“坏账银行”
浅析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