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结合”的哲学思考
2009-08-04王卫
王 卫
改革开放30年来,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年来,我们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十个结合”。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
一、 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是矛盾普遍性,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这两者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二、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但这两个方面又是统一的,统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主要矛盾原理告诉我们:必须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因此,坚持两个基本点,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三、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这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运用。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必须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而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
四、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割裂开来,认为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而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既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经济效能,又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五、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从而积极为经济基础服务,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六、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
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基础,而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更加昂扬向上。
七、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讲究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只有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
八、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始终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艰苦创业,共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这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九、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改革、发展、稳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缺一不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十、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样需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量变质变的统一。新事物的成长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说,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的,但新事物的成长必将经历长期的、艰苦曲折的过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必须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