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忌”与“要”
2009-08-04唐宗毅
唐宗毅
学校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习得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习得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石。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课堂教学有效的基础之上。教师驾驭课堂,有忌讳有要求,做到了,课堂教学就高效,做不到,课堂教学便低效甚至无效。可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为重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有哪些忌讳与要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忌教者自居,师道尊严;要争做朋友,走进心灵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是观念的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者,必须摘下师道尊严的面纱,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以合作者、指导者、组织者、策划者的身份,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甘愿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地理课程虽然没有列入中考范围,但是仍然起着教化育人的功能。所以以朋友身份介入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会对地理课堂教学倍感可亲,学习兴趣就得以提高,地理科学素养就得以丰富。这样,我们教书育人的工作才可做到有效,做到熏陶感染教化无痕。
二、忌偏心偏爱,有薄有厚;要面向全体,指指连心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式,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地理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偏心偏爱,有薄有厚,有趣的地理实验只让少数学生参与,提问只关注几个优秀生,那么,势必会削弱其他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不利于地理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地理,学习到对自己的生活终身受用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及地理思想。
三、忌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要挖掘教材,改革创新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所以,课程改革应该吸收杜威的这一理念,让教育生活化进驻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程突出了生活性和实践性,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再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了。应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尽可能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资源,精心策划课堂教学,整合多媒体技术,把新的教学手段引进地理课堂。如借助媒体手段展示地球的起源,借助图片教给学生星云知识,认识天空,认识宇宙……致力于挖掘教材,研究教材,致力改革创新,关注生活,把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让地理教学真正地与生活中的地理结合起来,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四、忌仅靠管压,企图省事;要精心设计,启发诱导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者对付活泼好动、爱讲话的问题学生的办法是:上课首先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抓住一个就杀鸡敬猴,然后讲课。试想,上课伊始制造紧张气氛,学生还会喜欢听你施教吗?所以,管压不仅不能省事,还会给今后的教学带来更多的隐患。面对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得发挥妙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启发诱导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让他们做地理课堂实验,通过动手实践使他们明白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原理,通过探究使他们明白许许多多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启发诱导得法,能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挖掘智慧,充分发挥地理教学的教化之功。
五、忌教学方法单一,因循守旧;要教无定法,形式多样
改革之后的地理课程,已经在“切近生活”方面作了很多倾斜。教师授课不能还是一言堂、重概念轻实践了,课堂教学也不仅是教给学生基础地理知识和技能了,而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生存发展,让他们习得于生活、于将来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地理思想、环境意识素养等。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须大胆地改革实践,针对不同教材资源和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课堂导入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新授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注重知识的迁移、拓展、延伸;组织形式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还有竞赛、实验等。教学方法形式多样,适合活泼好动、个性张扬的青少年学生,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责编 周侯辰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