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六环节”教学设计与实施
2009-08-04王洪振高新君
王洪振 高新君
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外地成功的课堂教改经验,我们致力于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六环节”课堂教学结构。
一、新课导入 目标内化
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通过新课的导入,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比较自然进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或者通过富有实效的导入手段,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的自觉学习提供内驱力。
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有序的系统,它包括知识、能力、觉悟三个维度,就知识目标本身来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包括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目标构成一个动态的目标系统。制定教学目标,应树立课程目标意识,注重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二、感知教材 搜索信息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粗读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粗读,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教材,并从中搜索、标记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强化基础知识的重要一环。
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并标记出有关信息(知识点),标记出知识的疑点和模糊点,教师巡视。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自学成果,相互解答自读中存在的疑点和模糊点,在“兵救兵”的过程中相互提高。3.小组代表发言,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简要板书知识点,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点排查提纲。
三、精讲点拨 整合信息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的政治理论(概念、观点、原理)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组织学习。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探究哪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联系,有何联系。2.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精讲点拨,简要板书,突出政治观点,形成知识网络。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生活事例、学过的历史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政治理论。4.学生感知知识网络,把每一个知识点置于知识网络中去认识和定位,探究知识点在知识网中与学过的哪些知识相联系。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实施教学“互动”,再次开展“兵教兵”活动,有必要时对个别问题进行“二次讲解”。
四、典型引路、深化信息
这一环节旨在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即有利于强化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提高学生归纳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典型题目可以来自于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题目不论是如何产生,但应体现本节课的理论重点,题目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整合。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解题的方法、思路及题目答案要点。3.检测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学生广泛发言的基础上,规范解题思路,完善答案要点。4.学生整理课堂笔记,记录本节课的重要信息,力求提高笔记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
五、当堂训练 巩固双基
此环节主要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题的解答,巩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学生接受储存的信息能够正确的输出,全面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堂堂清”。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题目来源:可以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中对知识点不同水平要求,自己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同桌之间交换作答;教师巡视,发现题目“精品”,及时向全班同学展示。也可以是教师课前准备题目供学生训练,提供音像资料供学生讨论、分析和解答。2.搜集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做好个别知识的补救。
六、课堂小结 总结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双基、深化升华之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2.归纳总结基本的政治观点,向学生发出号召,提出方法论要求或思想觉悟、实践行为要求,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任务。3.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4.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教师必须抛弃那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突出对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努力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