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任重道远
2009-08-04马红艳
马红艳
在世界各国普遍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今天,我国也掀起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在全国几个实验区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吉林也迎来了这一轮的课程改革。2007年我们学校也开始走上课改道路。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感慨颇多。对高中新课程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不少。
首先,历史教材难度降低淡化知识体系。每课的导入新课环节都将以学生生活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学生从真实的问题情景进入学科内容的学习,对于激发学习动机十分有益。这种切入点可以由教师依实际情况设疑导入,学生在掌握、体验环节按课标要求,而教师则围绕课标和探究主题精讲史实,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线索的方法。同时,师生要在历史情景中体验、强化应有的情感态度并升华为一定的价值观念。而合作探究环节是通过全班或分组围绕主题在一定组织形式下展开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一方面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另一方面又适时启发引导,把握整个教学活动节奏。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对知识点小结。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行分组讨论这样做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评说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课标中的相关知识点,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辩证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爱国情感与智慧。同时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另外,在历史课改实践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的匮乏,我们手头有的资料极其有限,而且有不少都是老教材的翻版,所以与我们的课改教学有一定的脱节。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我想在不久以后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
其次,新课改对历史教师的各方面要求提高了。教师的现有知识结构还不能有效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知识。当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新角色要求。客观上说,高中新课程的许多新理念,的确体现了中学教育的长远方向,困难多,阻力大,压力重,这也是推进高中新课程所面临的现状。不过,行走于高中新课程之中,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既然选择了它,就应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再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新课程倡导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巨大改变。新课程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以全新理念指导的新课程,赋予了教育更多全新的内涵,这也正切中了传统教育的要害。传统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标准人”,而新课程指导下的新教育,要把培养“个性人”作为它的终极目标,这的确是一种人性的回归。与此同时,新课程把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它的思想核心,这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它也是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新体现。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妙,这样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的一年以来,确实有所收获也有很多的困惑。但改革势在必行。长久以来学生繁重的学业已使他们原本快乐的童年变得不堪重负。怎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教育精神,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责编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