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在调整中积蓄力量
2009-08-04童心
童 心
金融危机之下,纺织行业风声鹤唳,纺机行业是其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众多企业生存艰难。由于需求萎缩,纺机企业订单锐减,很多订单到期不能按时提货,增加了资金占用,很多客户由于经营情况出现变化,已经定好的设备往往是一拖再拖,甚至是几次更改交货期都不能提货。
中国纺织机械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监测表明,2008年1—8月纺织机械行业出现收入、利润及出口交货三大主要经济指标均为负增长,主要原因为面对经济下滑。企业资金紧缺,企业家对投资发展信心不足,无力添置纺机设备。
金融危机还在延续,2009年对纺机企业来说仍然将是艰难的一年。但是,即使没有金融危机,我国纺织行业在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后也会进入到一个调整期,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行业调整的步伐。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将在金融危机中得到更高接更突出的体现。
《规划》促技术改造
4月24日,国务院发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出明确要求。
《规划》提出,应以技术改造为抓手,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纺织行业生产效率,改善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对于纺纱织造行业,推行原料精细化、仪器化检测,提高企业电子配棉能力;推广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纺织、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加大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以及真丝、麻类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大力提高无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重,形成一批品牌效应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产品,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于印染行业,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为手段,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重点解决印染行业自动化程度低、能耗和水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增加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35%以上;新型纤维面料、功能整理产品等高档产品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30%左右。对于化纤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控制水平,实现聚酯、涤纶、粘胶、锦纶、腈纶等产品柔性化、多样化、高效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纺织产品一条龙的应用开发,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6%提高到50%左右。
这些技术改造的实现都离不开纺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规划》提出,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织机械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纺织机械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纺织机械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70%。一是提高传统纺织关键整机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快产业用纺织品机械开发和产业化三是加强高效、连续、短流程等节能减排染整设备和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四是以提高专用基础件、配套件可靠性为切入点,加大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配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盯紧新纤维发展
随着一些新型纤维在相关领域的开发利用,对纺机设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玻璃纤维行业。玻璃纤维材料广泛用于游艇、建筑、风力发电等许多工业领域。国家在未来两年内将投资3000亿元发展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立柱和叶片都是以玻璃纤维为加强材料。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统计,现在我国每个月玻璃纤维用量均超过20万吨。玻璃纤维织成布,要用到两类设备,一类是多轴向的经编机,一类是剑杆织机或是喷气织机。多轴向的经编机,常州已有企业生产。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国内也有企业可以供应市场。但是用户企业反映,国内纺机企业生产的设备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玻璃纤维加工的特殊需求,玻璃纤维行业目前用的剑杆织机大部分都是进口德国多尼尔的。
再生纤维以前主要用做填充物,如今已经开始向高档化发展,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穿的T恤衫,就是用再生纤维做成的。再生纤维也大量织成无纺布,而再生纤维用的铺网设备、热轧设备也都少有国内企业涉足。
产业用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投入的加大,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量必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目前,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3%~15%,今后纺织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要达到30%。国家下一步投资建设2万公里的铁路、几万公里的公路,除了高速铁路不用土工布,一般的铁路和高速公路20%~40%的路基都要用土工布。1公里高速公路要用1万平方米土工布,这对整个纺织行业和织造机械行业都会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而现在国产的宽幅织机、强力打纺织机生产量还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做好技术储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行业协会会长高勇认为,企业更应该利用这个调整期关注纺机行业尚未涉足和开发的领域,把纺机主业做强。
高勇说,尽管纺机行业目前受纺织业需求减少的影响,但企业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机会强身健体,为迎接下一轮的发展做好准备。他认为,企业首先要练好内功,特别是要把以前市场需求旺盛时期无暇顾及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上去。其次要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业界普遍认为,经过这轮调整后,纺机行业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前每月销售100万锭的“好日子”了。小批量、多品种应是纺机行业的特色。但这几年由于市场需求量太大了,一些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也是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如何转型,如何适应行业下一步发展的需求,是这些企业在这个冬歇期内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再次,要密切关注纺织行业的发展动态,开发企业急需的新设备。他说,前几年纺织行业形势好的时候,纺机行业过分依赖棉纺、化纤设备,而忽视了对其他领域设备的开发,不少纺织企业抱怨买不到合适的设备。纺机企业要充分利用这次调整的机会进一步拓展纺机设备的应用领域。
能在调整期做好发展期的准备工作,储备力量,这也是一种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