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重振“路线图”
2009-08-04陈晖
陈 晖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虽然‘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四川旅游产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四川发展旅游的决心和信心并没有改变,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现在,四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四川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灾区,四川人是值得我们支持和学习的勇者、强者和奋斗者。”2009年5月12日,在第六届中国旅游论坛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如是说。由世界旅游组织、香港理工大学和四川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本届论坛,最为突出的主题就是旅游业的灾后重建,同时,会议代表认为重振旅游之四川模式也为中外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积极应对,从废墟上撬开旅游新入口
“5·12”地震之后的第一个月,我省旅游数据是惨淡的:2008年6月当月收入仅为59.94亿元,同比下降63.7%。
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信心危机,四川并无现成经验可循。
“把灾难变成可用的资源。”这是2008年5月22日亚太旅游协会中国区主任常红震后第一时间给四川旅游的建议。亚太旅游协会“危机管理”专家Bert VanWalbeek则提出,一夜之间,全世界目光都集中到这里,应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增加曝光率,把危机变成机会。
于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向各界传递安全旅游信息成为我省旅游提振游客信心、恢复市场的当务之急。
“来就是关心,游就是支持”——
震后一个月,成乐峨旅游线率先启动,拉开“四川人游四川”活动的序幕;
6月14日,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开放仪式隆首举行,标志着震后成都旅游市场正式启动。由22名成员组成的荷兰旅游团来到宽窄巷子,这是震后首个来蓉旅游的欧洲旅游团;
2008年6月、7月、8月和“十一”黄金周前,省政府分4批宣布了启动恢复包括九寨沟、黄龙、都江堰一青城山等景区在内的旅游市场。
与此同时,我省与世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合作,完成了《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探索四川旅游业快速恢复与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报告,制定了市场恢复启动“三步走”战略。
为最快速地恢复市场,我省确定了“以线路统筹为抓手,推动境外,强化境内,重点周边,确保省内”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思路:一方面巩固“走出去”、“请进来”的传统宣传促销方式,另一方面创新提出了“逆向思维”的宣传模式。
“看到副省长黄彦蓉亲自率队到柏林促销,表明四川省政府发展入境旅游的决心,我们对与四川旅游业界的合作充满信心。”今年3月,欧洲旅游界人士在德国柏林旅游展会上感叹。
2008年下半年,“四川人游四川”活动成功开展,非灾区旅游全面恢复启动,成功地树立了“汶川地震百年不遇·四川旅游依然美丽”的安全旅游形象:2009年,四川旅游全面推广恢复,树立“天下四川有爱·熊猫故乡更美”的舒适旅游形象成为目标所在;到2010年,我省将逐渐推出震后形成的新资源和新产品,全方位恢复旅游市场,重塑“天下四川·熊猫故乡”的完美旅游形象。
变“危”为“机”,价格洼地激活市场
在非常之时应下非常之力,应有非常之举!不可否认,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提高有效供给水平,“价格”仍然是最有力的一张牌。基于这样的考虑,也为了回报社会各界对四川旅游灾后重建的支持,进一步提振游客信心,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构建旅游“价格洼地”的策略,在保证相同服务内容和质量的基础上,整合要素,联合让利,以资源特色为吸引力,以优惠的价格为竞争力,形成高质低价的四川旅游价值“高”地。省政府《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专门就此制定了相关政策。
“最重要的是营造出一种‘价格洼地的营销氛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以普遍、单项和专项价格优惠措施入手,鼓励各市(州)景区、酒店、航空公司、旅游车公司、旅行社联合让利,联合促销,刺激旅游消费欲望。”省旅游局局长张谷说。
“价格洼地”不仅仅是景区门票降价,而是按照产业规律,多管齐下,行业联动,要素整合,形成多层次多种类的“价格洼地”产品体系。
今年春节黄金周,部分旅游景区实现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双赢”,迎来了2009年开门红,“价格洼地”优惠政策效益初显。
2009年3月24日,成都市政府正式启动全国首发总量为2000万张的熊猫卡,其中,向省外游客发放熊猫金卡1500万张,持卡游客从当日至年底,可免费游成都11个国有重点景区。省内“熊猫银卡”游客,则享受这些景区门票的半价优惠。据初步测算,11个景区预计全年减免门票120多亿元……
5月12日当天,九寨沟、黄龙、峨眉山、都江堰等全省数百个景区免费向游客开放。广大游客纷纷出行,达到“井喷”程度。峨眉山景区接待10万人次,都江堰一青城山景区接待20万人次……超过了历年黄金周的接待人次。
“价格洼地”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恢复态势良好。
线路统筹,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迅速对灾区旅游受损情况和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在第一时间把旅游产业定位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明确了旅游产业灾后恢复重建的原则。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基于对灾区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的科学判断。“灾后四川旅游业一手抓灾区旅游业的恢复重建,一手抓全省旅游经济全面发展,大力实施抓大引强、线路统筹、游客信心重振、乡村旅游提升和质量强旅五大行动。”副省长黄彦蓉强调指出。
2008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前者在加强政府投入、加大税收信贷支持、完善要素政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打造竞争优势、提供优化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27条政策:后者则确定了64家重点培育的骨干旅游企业,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引导政策。
四川旅游产业要在恢复重建中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尽快实现旅游发展重心的5个转变,即从观光产品向休闲产品、从服务团队向服务自助游、从主观宣传促销向满足客观需求促销、从速度向效益、从行业管理向产业管理的转变,而五大行动正是实现灾后旅游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
“旅游业的灾后重建,一是以项目规划重建为重点的有形旅游生产能力的恢复重建,二是以恢复振兴市场为重点的无形旅游生产能力的恢复。通过灾后重建,四川旅游产业将在转型升级中再上新台阶。”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说。
旅游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就业、富民惠民的朝阳产业。四川旅游下一步将着力探索如何将聚集的人气转化为旅
游实际经济效益,实现政府、企业、景区、游客多赢的局面,从而成为可持续的长效旅游战略。
重点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希望和后劲所在,为建立健全旅游招商工作机制,省旅游局和省招商引资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全省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办法》。23个重点旅游项目入选全省2008年重大项目:此后,我省每年都将筛选出10个全省重点旅游项目,以举办大型招商引资会、邀请有实力的投资实体入川考察、通过我省与国外缔结的友好城市帮助等为载体,面向国内外进行大力推介。
2008年10月28日,“四川重振旅游工程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会议”在成都举行,我省一共推出了271个旅游项目。这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灾后恢复重建优势项目吸引了美、英、法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投资商的关注,现场签订了45个旅游项目,签约总金额538.81亿元。
“我们有信心建设一个更加漂亮的新宝山。”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党支部书记贾正方告诉记者。宝山村地处龙门山断裂带,是四川旅游资源受损最严重的区域。在去年举办的西博会上,位于该村的“龙门山地震遗址带”项目吸引了2.4亿元的投资,景区整体开发已全面启动。
中央明确提出,灾后恢复重建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根据《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2008-2010)》,我省地震旅游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计173个,估算投资额49.44亿元。
截至今年4月15日,我省旅游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工71个,累计完成投资4.9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373.96万元。
旅游业正重新焕发出往日的生机和活力2008年四川省接待游客17,525.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91 52亿元,旅游总收入再次越过千亿元大关,跻身全国旅游大省行列;2009年春节黄金周实现了“开门红”,清明小长假非常火爆。今年1月至4月,旅游总收入实现了427.93亿元,同比增长了13.7%。
“在无疆大爱与深切关怀中,四川旅游人挺住了,四川旅游美丽依旧。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力争在年底将旅游业全面恢复到震前水平的预期目标。”省旅游局局长张谷说,“恢复到震前水平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