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型H1N1会成为第二次非典吗

2009-08-04张冉燃刘国远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6期
关键词:非典型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病毒

张冉燃 沈 安 刘国远

瘟疫,从古至今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

2009年3月,一种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基因片断的新型猪流感病毒在墨西哥出现,迅速蔓延至美国,随后波及南美,欧洲、亚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

5月11日,由美国回到成都的留学生包某某被确诊为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2009年5月11日,中国卫生部确认,四川省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这是中国内地首例确诊病例。

5月13日,山东省确诊了中国内地第二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这两个病例均“从天而降”——确诊患者均为中国留学生,他们分别从美国、加拿大乘机回国,均经北京中转。

5月11日,北京市民的手机接到一条来自疾控中心的信息寻找与四川患者同机的乘客。

5月13日,北京电视台文艺、科教等频道滚动播出一条中英文字幕,请与该患者同班机、同火车的乘客速与有关部门联系。

经过半个多月的“严防死守”,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未能幸免。_会像1918年大流感那样可怕吗

“我搞了半辈子传染病,还没见过一个病的流行进展有这么迅猛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了。”黄建始说。

黄建始教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他曾在美国等地搞了十多年传染病控制研究,于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型性肺炎时受邀回国。

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初步研究结论:

其一,导致目前疫情的是一种以前在人或动物身上从未发现过的新病毒,科学家们预计人体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很低或根本没有,或者只限于年龄较大的人群;

其二,该病毒似乎比季节性流感病毒传染性更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二次攻击率一般在5%——15%,而该病毒的二次攻击率高达22%——33%;

其三,在当前疫情最严重的墨西哥和美国,出现了部分较年轻的人受感染的情况。而年轻患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是疫情爆发初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其四,原先身体健康的人在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患病症状一般较轻,而原先患有某种慢性病的人在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容易发病较重甚至死亡。

流感的特点是每年使成千上万的人患病,但鲜见死亡者为年轻人。但也有例外——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一个特点,就是病毒有能力杀死强壮的成年人。

法国医学史和公共卫生专家帕特里克·茨里贝尔曼对法国《世界报》说,“2009不是1918”,无论在预防能力上,还是在治疗水平上,都已今非昔比。

政府和公众应保持足够警觉

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快速。4月底时,美国只有11个州出现零星确诊病例,到5月14日,疫情已经扩散至47个州。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可能比较长。阿根廷和古巴发现的两个病例从发病到确诊超过半个月,如从感染时间算起,则可能更长。

比较乐观的消息是,根据现有数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死亡率尚不很高。美国卫生部门认为,随着疫情的发展,事情可能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厉害,致死率也比较低。

此前的4月27日、29日,世界卫生组织两次提高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将其从第3级提升到第5级。“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我们决不能松懈。”黄建始说。

史料记载。1918年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在当时全球约18亿的人口规模下,它至少造成2000万人死亡,甚至有数据称死亡人数为1亿。

针对此次来势汹汹的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5月11日公布的部分初步研究结论还表达了两个担心:

第一,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毒向南半球传播,它会与当地流行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相结合,从而发生某种变化:

第二,一旦发生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已经在部分国家的禽类中扎根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会不会趁机发难,难以预料。

公开透明的防控计划

6年前曾为非典型性肺炎付出惨痛代价的中国,其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表现受到全球关注。

4月25日,卫生部首次公开提及此次流感疫情,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沟通,正组织专家分析病毒序列,研判疫情影响。

随后,有关疫情信息在卫生部网站逐日更新。

4月30日,卫生部发布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还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从5月3日起,卫生部要求各地对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观察情况,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自4月28日至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两次就此作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考察有关机构、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意见并看望有关人员。

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机构亦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联系防控事宜。召开视频工作会议部署防控,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安排集中采访等形式,向社会及时传递有关信息。

这与非典型性肺炎初期有的官员淡化疫情、屏蔽信息甚至发布失真信息的做法大相径庭。

高科技与常识相结合

“进步的表现还包括科学的防治措施。”黄建始说。

在他看来,21世纪传染病的应对策略,主要还是应该依靠传统的公共卫生手段。比如,保证清洁的空气、干净的饮用水、安全的食品、足够的营养、健康的住房、科学的污水和废物处理、建立正确可靠的疾病爆发监测和控制系统、提高全民健康素质、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等。

“我很高兴地看到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传统的公共卫生手段,同时也兼顾了疫苗、药物等‘高科技硬件,这非常科学、理性和务实。”黄建始评论道。

“病例确诊后迅速倒追找到密切接触者的做法是与世界接轨的。”黄建始说,“当年香港有了非典型性肺炎后,美国当即找到与香港首例患者住过同一酒店回国的美国人,并立刻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观察,这在当时我们还做不到,这次我们做到了。”

“接受医学观察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亲属可以给他们打电话,还可以给他们捎去一些日常和娱乐用品。”成都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贾勇说。

国内不少媒体刊发的评论称,与6年前非典型性肺炎时相比,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政府在及时公布信息、报告疫情、科学防控、部门协作等方面大有进展。

中国是否“反应过度”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一直有声音质疑中国政府的防控措施“反应过度”。

有关专家表示,外交口角的背后折射

出各国政府对疫情判断、防疫观念等问题的不同看法:

比如,疫情发生后,中国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接近最高级别的预防措施:而墨西哥以世界卫生组织尚未把预防级别提高到最高级为理由,反对限制进口猪肉等,美国、加拿大政府也持同样看法。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认为,目前疫情最严重的美国显然已向海外国家“输出病人”,但美国却以“半放任”的状态对待疫情,从国际协同防控疫情角度来说是不负责任的。

6年前被许多国家像防范洪水猛兽般躲避、隔绝的中国,第一个向墨西哥提供援助。

可是,“现在没有人记得中国是第一个向墨西哥提供援助的国家。”“在华拉美人”(LattnoamenicanosenChina)网站的负责人罗德里戈·席尔瓦说。

墨西哥当下的经济形势不被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今年墨西哥经济将下滑3.7%,而西半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萎缩1.5%。

全球经济正在艰难爬坡,金融危机的阴影挥散不去,甲型H1N1流感疫情无疑加重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造成全球3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当时疫情的持续时间是相对较短的6个月,蔓延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近万人感染,死亡近千人。

尽管有经济学家认为,现在还不是预测疫情对经济影响程度的时候,因为疫情的规模、持续的时间等尚不明朗,但依然有经济学家判断,甲型H1N1流感对全球经济的危害可能高于非典型性肺炎。

摆在中国面前的,是疫情防控、经济提振和灾区重建三道难题。在甲型H1N1流感侵入中国之时,中国将如何答卷令人关注。(本文摘自《瞭望》周刊)

链接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组织专家积极救治患者;向国务院应急办,卫生部等通报,全力追踪与患者密切接触人员并实施医学观察,制止疫情在我国传播,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月17日下午,我国内地首例输入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先生在成都治愈出院。与其密切接触的所有人员经过严格医学观察后,全部解除隔离恢复正常生活。

5月23日,全球共有4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1116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猜你喜欢

非典型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病毒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世界卫生组织:八成青少年缺乏锻炼
非典型肺炎的前世今生
疫情七瞬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剖宫产率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