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惊讶中国股市高歌猛进
2009-08-04
《时代》周刊发表封面文章,争论“中国是否能拯救世界”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本报记者 胡笳 王跃西 ●汪析
中国股市昨天重回2008年5月的水平,达到3462.59点。同一天,中国交通运量大幅回升的数据更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经济真的在创造第一个打败金融危机的奇迹吗?这可不是件小事情,它将直接影响中国投资者的命运,也将决定中国在这个世界的新位置。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称,“在全球渴望走出经济阴霾之际,都指望中国能成为其探路明灯”。不过,判断中国太难了,中国被预言“崩溃”了好几次,但总是变得更强大。但当中国人2007年争先恐后挤进股市时,突如其来的熊市又把无数人害惨了。生活在中国很兴奋,但也很累。“中国像是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养着孩子,干着工作,还想拿更好的文凭,生活过得又拮据又很累,但他们的未来很有希望。西方现在更像是四五十岁的夫妇,有房有车,但就是没有孩子。”在东京的华人国际问题专家庚欣对《环球时报》说。
“大陆股市仍是最值得加码的市场”
中国股市周一创造8月开门大吉,迎来了连续第三个交易日的上涨。当天,上证综指收报3462.59点,涨幅为1.48%。这样的涨幅使中国股市创造了14个月来的收市新高。法新社3日称,这三个交易日下来,上证综指的涨幅达到了6%,抹平了上周三高达5%的暴跌。同一天,香港股市也保持了三连涨,恒生指数收盘时达到20807.26点,创下了11个月来的最高纪录。
彭博社称,上海股市今年来已上涨87.39%,整个7月的涨幅超过15%,也是连续第七个月上涨。报道还称,实际上,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7月29日的成交额已经高达630亿美元,超越纽约、伦敦和东京当天总共580亿美元的成交额。
韩国《经济日报》称,大陆新增证券账户数也创下18个月以来新高,尽管一些分析师忧心,市场的投机气氛可能使股市面临风险,但报道分析称,中国大陆拥有高速经济成长的特性,中国股市中长线仍是资金汇聚的重点市场,大陆股市仍是现阶段世界最值得加码的市场之一,“拉回就是买点”。
据路透社报道,香港和内地股市周一连续第三日攀升,是因为中国7月份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持续回升。中国7月份PMI为53.3%,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之一,PMI的持续上涨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
“熊猫在给瘪了的地球打气”
在世界经济正处于危机之中尚未摆脱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奇迹却让人刮目相看。7月29日,胡润研究院在上海发布“2009中国新贵族消费门槛报告”,调查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沈阳、成都这六个城市的新贵族群体。在报告中,年消费能力最强的为北京富豪,消费额为8700万元。不过,中国新贵的挥霍倾向受到舆论的广泛质疑。
LG经济研究院吴文硕室长在韩国《中央日报》发表文章说,“北京市市中心的高级购物中心新光天地中满是专心购买名牌的人。有预测称中国约在201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品牌消费国家,看来是这样的。”他认为,虽然中国也没有完全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减少了20%以上,但是这其中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达到了4.3%,“这展示了消费可以代替出口成为成长动力的潜力”。
即将在本月1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刊登题为“中国能拯救世界吗?”的封面文章,封面是一只熊猫正拿着打气筒给瘪了的地球打气,文章称,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如今在很多国家眼中、或者是他们所希望的角色定位。文章一开头就讲述了一名在汽车展厅挑车的中国人的故事,并引述他的话称“这里随便哪辆我都买得起”。文章说,目前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都不会有说话如此有底气的消费者。 因此“对于通用汽车这样的全球企业而言,中国已经不再是未来,而是现在。“在全球渴望走出经济阴霾之际,都指望中国能成为其探路明灯。”
韩国产业银行经济研究所2日发表名为《中国经济变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的报告说,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将大幅扩大内需,使韩国出口企业能够从中受益。报告预测,如果中国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韩国对华出口和经济增长率将分别增加1.52%和0.1个百分点。到2010年,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将拉动韩国对华出口最多增加13.7%。
专家称投资并非复苏唯一动力
“在各经济体中,中国被刺一下,它会象征性地出一点血,而且它会迅速复原,而其他经济体都在大出血。”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股市的总市值虽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按当前增长率和市场价格计算,2011年中国GDP也很可能超过日本。”
一直被视作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其经济前景被广泛争论。8月2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说,美国的整体经济已经触底,虽然经济危机还不能说是完全结束。美国时事周刊《新闻周刊》3日最新一期的封面报道中断言,“(美国)经济低迷局面已经结束”,但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对这种乐观报道提出了“警戒论”,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批驳称:“虽然情况确实有所好转。但这只是低迷局面开始结束的阶段,对于失业者来说,并不能带来太大安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总统谴责‘经济低迷局面已经结束这种‘有利报道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但美国国内这种轻率的经济复苏论确实是普通国民感受不到的。”
不过,对于中国经济质疑的声音仍然不少。美国《时代》周刊8月3日的另一篇文章说,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增未偿还贷款总额高达1.1万亿美元,较以往任何半年期贷款增量高出两倍,大大高于政府7350亿美元的全年信贷目标。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一名主管说,要维持此轮经济增长,中国不得不付出两项代价:第一,银行业的现代化改革面临倒退,90%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两至三年的坏账问题。另外产能过剩的风险明显上升。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的确是靠中国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带动的投资在拉动,但是说投资是复苏的唯一动力,我不敢苟同,因为目前国内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而且政府财力就是要在危机时刻拉动经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而且按目前情况看,中国以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还有进一步的空间。”梅新育认为,中国现在经济复苏是否可持续,最关键的问题不在经济层面,而是在社会层面。中国改革30年积累起来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纠正,否则就会危及经济复苏。通钢事件已敲响了警钟。
经济复苏预期带动国内房市、股市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引发一些担忧。对此梅新育表示,任何“反危机政策”都会有副作用,这也是经济刺激政策的副作用之一。但是现在的主要矛盾仍是抗衰退、促经济,通胀担忧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