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索罗斯理论指导买房
2009-08-04沈威风
沈威风
不久前听了投资大鳄索罗斯在北大的演讲,这位喜欢以哲学家自居的金融狙击手花了半个小时解释他最喜欢的反身性理论,他说人对世界的认知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误解,而同时我们的认知又在影响着这个世界。他想说的是,在这样双重的不确定性之下,金融体系是不平衡并且难以预测的。
哲学的话题总是容易令人举一反三,索罗斯讲的是金融体系,而作为听者的我,却想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世界的感知,也会因为个人情况的不同而天差地别。可谓有人漏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在金融危机里,有巴菲特损失惨重,就有索罗斯大喜过望大赚10%。
买房也是一样,别人的感受甚至整体经济的表现,对于个人感知而言,或许都是外在因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身。基本原理是,你想买的却不跌,别的地方房价再跌,跟你有什么关系?别人都失业,你自己的工作很稳定,那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反之亦然。
大凡到异国的新移民,房子的问题都是一大困扰。租房总是没有家的感觉,一动了买房的心思,就难免上超市去取各式各样的免费报纸来做研究,各色地产经纪在报纸上各抒己见,看多看空的辩论架势,比起国内的牛刀秋风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新移民的钱袋总不是那么丰满,在房价涨的时候,就年复一年地后悔,要是去年买了多好,一样的房子少交好几万呢!自打存了这个心思,总不甘心多交那好几万下手买房。等到房价跌的时候,又开始抓耳挠腮,心里纠结地想挠墙,到底了吗?到底了吗?
唱衰房市,是这些没买房又想买房者的一大爱好。事实上,据我观察,真正等到房价跌了,这些人也未必第一时间出手。正如地产经纪忽悠的那样,房价涨跌对于非投资者而言,并无太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看自身的承受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手头有钱,就赶紧“买票上车”。
我的朋友阿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上的车”。他在城市东北角的城乡结合部买了一幢房子,大概是二十年的还款期,首期35%,每个月供款是1000多加元。这幢房子虽然离市区较远,但是上下两层五间房子还带一个车库,除了他夫妇儿子三人之外,还足以安置得下他的父母。他还把其中一间房子租出,收到的租金足以支付一半的银行供款。
从此阿福有了家,可是为了减轻负担,家里住了好多来来去去、口音复杂的租客,吵闹斗殴的事时有发生。而阿福原本的旅游爱好,也早已经搁置许久,再未提起了。
其实,阿福已经算是运气好的了。另外一个从武汉来到加国七八年的工程师夫妇,已经因为房子而焦头烂额。本来丈夫在北电网络工作,每个月扣税后有净收入4000余元,算是小康水平,但是他们前几年对未来生活有很高预期,购买了比较好的房子,而且按揭做得很低,首期只付了5%,于是每个月要给银行2000多元,加上养的车,每月供款也比较贵。本来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了,经济危机不期而至,北电网络从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变成一文不值,先生下了岗,那点积蓄根本支付不了多久的银行还款。
最近一次见到他们,虽然还住在那间大屋里,却是一面疯狂地找工作,一面四处找朋友告贷,狼狈非常。
理财专家已经总结出规律,大凡购买房子等变现能力差的不动产,千万要量力而为,首先,按揭比例不能够低于10%,一般为15-20%为合适;其次,每月供款最好在月收入的20%左右,上限不能超过30%,这个规律在哪个国家基本都通用。经济条件不许可的人士,就没有必要一定买房子了。毕竟,买房只是一件私人行为,与他人与未来与经济大势都无太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