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耀在疍家渔船上的阳光

2009-08-04

旅游 2009年7期
关键词:黄埔珠江南沙

王 磊

家儿女家装,赤脚挑鱼上市场。

男子风波深浅海,母亲心事旦昏香。

宵灯斗宿争明灭,晓梦鱼龙辨现藏。

万倾波涛卓竿立,天苍苍处水茫茫。

——聂绀弩《户》 写于汕尾

早年广东这边总是把常年生活在水上的渔民称呼为“家”,意思是“住在船上的人”。小时候就常听大人说起这个词,因为广州的历史,总是和珠江水,和渔民、渔村不可分的,老人家还习惯于把黑黑瘦瘦的孩子,戏称为“家妹”、“家仔”,多少有点贬称的意思。我就好奇,“家”的孩子,为什么就是黑瘦的?后来才明白,“家”是广府、客家等珠三角汉民系到达珠三角的早期南方汉族人,还有一说是认为古越族或古黎族等南方水上民族受陆上民族排斥,多年来漂泊于海上形成的一种特殊民体。这一称谓,也许是因为家人常年以舟为家,生活在海上,风吹日晒,如蛋壳漂泊于海面,而且常年在海上与风浪搏斗,处于险恶的生存坏境,如同蛋壳般脆弱吧。

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这是他们的口头禅,因为无论遇到无论哪一个“家”人,都会这样开始他的诉说。可是,这早已是一种他们习以为常的生存方式,再大的风险,留给江海,在他们眼里,这样的挑战的生活充满希望。而回到自家的船上,他们又悠然地点上水烟,喝一杯热茶,找到属于自己的闲适和温暖。

细滑的河沙,略带腥味的江风,二三十艘渔船安静地停在江中。渔民们忙着捕鱼、洗菜做饭……如此恬美的画面,在广东省沿江沿海地区,仍然随处可见。照耀在家渔船上的阳光,依然灿烂。

新洲

新洲渔民新村建在江边,归广州市白云区管理。小村内,巷道狭窄,楼房多为3层楼,目前这里仍居住着300多户、1000多人的渔家。“广州原来有三个渔业社,即沥滘渔业社、珠江渔业社和新洲渔业社,是当时的渔业大队,但现在前两个村早就不打鱼了”,新洲村彭书记说。

朋友妈妈的老家就在这里。走进他家依江而建的吊脚“水棚”,是狭长的形状,从进门到通往江水的阳台,可以一览无余。中间的天井洒下阳光,映热了被磨光的红地砖,映红了一盆生机勃勃的海棠花。地砖接缝处,可以看见水被阳光折射出来的粼粼波光,强烈得可以刺疼眼睛。再往前,就是木条搭建的临江地板了,踏上去吱吱嘎嘎,洗手间也只是开个长方形的窗而已。房间空气通爽,江风习习。最里面就是通往江水的小露台,它虽然小却异常生动,晒满各种形状、不知谁捕来的剖好的鱼,看起来让人垂涎。刷过红漆的铁梯就这么坦然伸向江水,你只需要走下去,就可以撑小小的渔船去打鱼了。朋友说小时候,他们就是直接从铁梯下水游泳的。每天傍晚的时候,渔船会停靠在阳台下面,姥姥就站在铁梯上,洗晒鱼网,然后去做最美味的鱼汤。

已经年迈的姥姥,一直居住在这里,从年轻的渔民女孩,到出嫁,到老。老人家睡在通风口,说什么也不愿离开这里,因为在她眼里,再炎热也还有江风陪伴。看到她年轻时的黑白照片,梳着长而黑的粗辫子,虽然黑但不瘦,眼睛大大的充满阳光。

旁边的人家很多也只剩下老人家,他们的子孙已放弃这里的生活。然而挂在门前的风铃还在,遥望对岸的巨大轮船。每家每户那伸向江水的梯子悠然立在那里,一副满足的表情。花依然美,水依然媚。村里只有一条大路,两边的商店也基本没人打理,就连附近的船厂也相继关闭。庆幸的是在小小的港口,渡轮却一直热闹,简单快乐的人们相互招呼着,端着饭碗三三两两在夏日的阳光里,蹲在水边吃饭,然后再“叹”一轮江风。直到入夜,村子亮起了星星点点橙黄的灯光。村子里的人大多都认识,偶然谁家有了喜事或来了客人,就会相约到村口仅有的一家饭店吃饭。

这天,58岁的吴锦明坐在家里,面朝着宽阔的江面,望着一艘浸在江水里的旧机动船,若有所思地喝着茶。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渔民,从十几岁起开始打鱼,大半时间都在珠江上度过。他告诉记者,以前的江水比现在干净许多,每到夏季,渔民们都跳进江里游泳降温,小孩也在江里学游泳,那些日子,每天都离不开珠江水。 上个世纪90年代,珠江水质开始恶化,渔民们靠打鱼很难维持生计,很多人都放弃了打鱼,选择上岸。从那时起就很少看到人下江游泳了。现在吴锦明的妻子和儿媳妇在家里做手工艺活补贴家用,远处江面上停泊着报废的渔船。

这几年,吴锦明欣喜地看着珠江水经过治理又开始变清,他还听说每年都有上万人一起游珠江。他说,珠江水变清后,即使不再打鱼,也要带自己的小孙子在珠江里学游泳。

但这条村子里,还是有至少400人依然过着以打鱼为生的日子。40多岁的彭哥是新洲渔村的第二代人,父亲是老渔民,到了他和弟弟这一辈,依然以打鱼持家,只是打鱼的地点离家越来越远了。在彭哥记忆里,以前老一辈打鱼时,只需将船开到番禺莲花山一带,就已经足够一家人一年到头衣食无忧了。随着政府对珠江整治的重视及增殖放流,现在,住在珠江边的新洲村渔民承认:这两年,鱼确实比往年多了,主要多了鲫鱼、鲤鱼等鱼种。有时也会捕到一斤多重的鱼,不过,珠江水清澈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今天在珠江,偶尔也能捕获到一些小小惊喜,但完全以珠江鱼养家糊口是不可能的了。彭哥们的打鱼地点也早已逐浪漂泊到数百里之外的珠江口。

柴油机轰隆隆地在水面响起来,彭哥手脚利索地解开了船锚。此时,彭嫂默默走向船头, 点燃一炷香,插进香坛,并弯腰向河口虔诚地三叩首。

渔村将这样的渔船叫作夫妻船,在村里有好几条。到7月底盛夏时分,他们就会备足汽油、蔬菜和淡水,首尾相衔地驶离新洲渔村码头,顺江水向着茫茫大海行进。两个月的休渔期结束了,这一年里剩下的几个月,他们都将在海上捕鱼度过。

出海的船一般在珠江出海口附近活动,晚上就停靠在莲花山、南沙、增城和黄埔几个渔港里,每天打来的鱼趁新鲜在渔港就卖掉。有经验的渔民都会通过水色和天气来估摸一天的收成。收成最好的时候,是在台风来临之前——据渔村里遇到过台风的人讲,台风要来的时候,远远的就能看到黑云翻滚着,遮天蔽日,接着就是电闪雷鸣,但这也预示着一次小小的丰收。按彭哥的说法:“如果平常一天能打一百斤鱼,那么台风之前可以打到二百斤。”

现在船上的生活比以前是好多了,渔船上有电视,通过天线可以收到二三十个电视频道,和家里差不多。以前船上做饭是要烧柴的,现在都改用天然气了,想买菜的话也会有人送到渔港。在渔港你还可以买到生活用水,买来后放在专门的船舱里,做饭、冲凉都够用。渔民们还会在船上养条狗,用来护船。

以前的小孩子大都跟着父母出海,现在夫妻出海时,会把小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带。“很多渔民家都是独生子女,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彭哥说。出海的渔民一般三个月才回村一次,分别在端午、春节、年审的时候和休渔期,休渔期在每年的六七月份。现在的柴油贵,大船来回一次要花费上千元。所以很多渔民会把船停在渔港,自己坐公共汽车回村里来。

“一、二、三、四……”每当那个时候,站在渔村码头送行的麦主任,便会一边小声数着首批开渔出海的船只量,一边远远对着渔船喊:“一路顺风顺水,多打些鱼啊!”

南沙

南沙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在这里的鹿颈村还发现了的古文化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和唐宋时期,文化层最深1.8米,其中以商周时期堆积最丰富。

鹿颈村村民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虽然南沙大开发,村里现在主要经济收入已经不是渔业,而是依靠厂房出租等其他产业,但村里依然保留有一个小小的蒲州渔港,有六七条渔船,虽然从事渔业年轻人并不太多。

今年因为广州治理河涌初见成效,现在在珠江入海口附近的近海,鱼比前几年多了,水也没有以前那么脏了。黄皮头、潮虾、丁鱼等鱼类是南沙渔民捕捉的主要经济鱼类,前几年出海一天,收获大约只有几十元的收入,现在最多一天可达千元,抵得上去外地打工一个月。

渔民们说,这些鱼只有海里才有,人工还不养殖,如果水质不好,不会无缘无故多起来。

从下午3时开始,蒲州渔港就热闹起来了。出海的渔船陆续返港,空气里有一股新鲜的鱼的气息,前来收购的渔贩就在船头和渔民讨价还价。渔民一边忙着清理一天的收获,一边清洗渔网与渔船。

40来岁的渔民老罗依然坚持着他们的祖业,他有一条小渔船,打鱼范围主要在珠江口近海岸边,和其他的渔船基本一样,不能出去太远,每天上午出发,就在出海口附近,最远也不会出外零仃洋,下午三四钟就会回来。“黄皮头,大的48元一斤,潮虾,28元一斤!”最近老罗在捕鱼活动中发现了一个惊喜的现象,现在鱼比前几年多了,而且个头也大了不少。黄皮头,潮虾,丁鱼等鱼类是南沙渔民捕捉的主要经济鱼类,大的能达到2两一条,每斤的收购价要48元,而以前只有手指大小,三条才能有现在一条大。而潮虾的价格,个头大的到了28元一斤。老罗说,“前几年出海一天,收获大约只有几十元的收入,现在最多一天可达千元。”

“现在在外面打工一个月也不过一两千元钱,而在家打渔,运气好的话,有时一天就能抵上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如果海水越来越好,估计不少后生仔都会回来打渔了。”

下午4点见到老罗时,他正在渔船边悠闲地坐着。“这几年近海海水确实清了许多,你看船上的渔网,以前出海回来网可没有这么白,都是黑的,要清洗半天才行。”

“可能百花鲈快要现身了吧?”鹿颈村的黎书记说,“以前这里有一种很名贵的鱼叫百花鲈,这种鱼的鱼膘是医学手术材料,价格与黄金一样昂贵,100斤左右的百花鲈售价达30万元,你看我们村很多房子,都是靠它建起来的,只不过有一阵没有发现它的踪影了。这种鱼的食物主要就是黄皮头,潮虾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近海鱼类食物生态链正在慢慢恢复,相信不久,就能见到百花鲈的踪影了!”

旅游 资讯

轮渡线路和时间

1.深井岛——新洲单纯客渡轮渡时间从早上6:00-21:00,票价0.60元;

2.黄埔造船厂——新洲单纯客渡轮渡时间从早上7:00-18:00,票价同上。由新洲码头可步行(约半小时)或乘137路、262路公交车至黄埔村。

3.黄埔古村、长洲岛、深井岛都是一江之隔,由新洲码头坐渡轮可到著名的黄埔军校旧址、东征烈士墓、长洲炮台遗址、深井古村等。

公交路线

1.广州市区乘坐137路公共汽车可经过琶洲村、黄埔村到达新洲村总站。动物园南门总站06:15-21:45,新洲总站06:15-21:45,票价2元。

2.在广州市区有到南沙汽车站的大巴车,18元/人。或在广州东乘坐302路(6元)到市桥汽车站下车,换乘市桥路到南沙客运站专线车(在金洲站下车7元,在南沙客运站下车9元)。还可以在流花车站坐广州至南沙的301大巴到南沙客运站。地铁4号线也可到达。

小吃:

云吞面:从新洲乘渡轮到对面黄埔村的生记面店,店是本村人开的,听说云吞师傅做了四十几年的云吞,面与云吞分量的搭配法很多,价钱超值。

艇仔粥:黄埔村西南侧石基村码头的艇仔粥地道传统,目前有“鸡记”和“猫记”两家船舫经营,后者出品细腻、服务较好。艇仔粥粥底有海鲜味,料足味美,只需2元一碗。在小艇上吃粥,更能品尝出“艇仔粥”的别样风味。其它炒粉、炒面、炸云吞、油菜和各式煎饼(南瓜饼、莲藕饼、萝卜饼)味道也很地道,价格在1-5元内。值得推荐的还有清炒河蚬,清甜鲜香,一碟不过3元。

水果:黄埔村、石基村码头河堤上还有村民摆卖自家出产的时令瓜果,如木瓜、芒果、杨桃、番石榴等,都十分新鲜。黄埔村还可以在瓜棚里吃到地道的农家走地鸡、新鲜的清蒸鲫鱼。

猜你喜欢

黄埔珠江南沙
“强芯九条”护航芯片项目落地广州南沙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广州市南沙区星海小学作品集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漫”游珠江
“漫”游珠江
加快南沙自贸区建设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