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视角分析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2009-08-02

理论观察 2009年5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道德教育内容

潘 芳

[摘要]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德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同时。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不仅受该国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文化发展的影响。因此,独特的德国文化不仅给德国高校道德教育丰富的内容,而且对其实施途径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道德教育;内容;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5-0128-03

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和结晶,是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立的各种文明的总和。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则指一个民族通过长期体力和脑力劳动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就。由此,文化既是人类的共同创造,也表现出民族或国家的特殊性。因此,我们要研究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就必须从德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特点来进行研究。

一、德国文化的发展及特点

(一)德国文化的发展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严格的下定义。而笔者更倾向于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所下的定义,他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他将文化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建筑、服饰、器皿等等)、制度层面(包括教育制度在内的一切制度)、思想层面(包括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等),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而德国文化的发展从文化的演进看,德国主要经历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主义文化、古典人文主义文化、浪漫主义文化、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融合文化等发展阶段,使德国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人性“善”“恶”相间为基础的人性观,以新教伦理为核心的工作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特征的人文主义思想传统,以“纯粹理想”和“实践理性”为根本的理性主义行为取向。

而文化与教育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发展活力。两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过程,不同教育反映着不同文化背景,体现著迥异的文化传统。而与此同时,教育也承担着保存、传播、孕育、创造新文化,甚至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因此,德国文化以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点给德国教育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同时在其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对德国教育尤其是对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德国文化的特点

近代德国思想家尼采曾经指出:“德意志人的灵魂首先是多重性的、多源头的、混合重叠的,而不是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的。德意志人的特点就是,‘什么是德意志人这个问题在他们当中始终存在。”由此可见,德国文化因为历史、地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使德国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1浓厚的民族情结。文化的形成受地理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德国人经历了太久的分裂,这就使他们希望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国家能统一起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种强烈的民族情感使德国人走上了一种狂热的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并最终给整个世界以及整个德国带来了灾难。

2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意识。德国军国主义意识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到中世纪时期,直至到近代礼会,德国人一直是处于不停的征战和扩张,使德意志民族成了一个在扩张中求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统一后的德国出现了对战争的顶礼膜拜以及全民族的战争狂热。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重要原因。

3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德国在一战和二战后迅速重建,被称为灰烬中升起的不死鸟。德国之所以能振翅高飞离不开德国人艰苦创业的本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两次战争都使德国受到重撞,尽管在恶劣的政治环境和糟糕透顶的经济状况下,德国人竟再次迅速振作起来,向世界展示了德意志民族的坚强毅力和创造力。每次的崛起都是德国人那种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精神换来的。

4奉行实用主义。奉行实用主义是德国人的一项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可追溯到德国古代社会。德国两次统一过程中诸位外交家也一直奉行务实外交,如俾斯麦是一个以务实而著称的外交家,勃兰特在对两德统一问题提出一个现实的观点,即“两个国家,一个民族”,强调民族的概念,为未来的民族统一准备条件。

5争取自由和民主的人文主义传统。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德国启蒙运动中形成古典人文主义思潮,它继承了德意志民族的革命传统。这种古典主义思潮的性质是反封建专制的、反教会的神学统治的、宽容的、人道主义的、推崇民主、发展人的个性。从康德、莱辛、歌德到席勒,是德国古典人文主义思潮形成、发展和高涨时期,即是德国文化繁荣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在思想领域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产生的时期。这一传统与军国主义传统是相对立的,它的兴衰关系着德国的荣辱。

二、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德国文化鲜明的特点,给德国的高校道德教育提出了具有德国特色的内容。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国各类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他们认为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投资,它会很快得到经济补偿。德国高校德育的内容包括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教育以诚实、尊严、责任感的道德教育民主、自由、平等、和平统一的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2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教育,是二战后德国的首要任务。德国有着深厚的军事和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特别是纳粹统治时期把德国带上了极端民族主义、强权政治、对外武力征服和扩张的道路,结果不仅给世界造成一再的浩劫,也导致了德国的一再失败和民族灾难。二战后,德国首先对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种族主义思想意识进行清除与改造,推行“非军国主义化”、“非纳粹化”、“非种族主义化”,实行“民主化”、“自由化”。资产阶级自由的原则由制定于1949年的《基本法》确定下来。《基本法》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全面保障人的尊严和人权,人民有自由发展其个性、人身自由、法律面前平等、男女平等、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保证财产和继承权等多种而广泛的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权利。

3陶冶精神、磨炼人性的道德教育。德国高校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点放在伦理道德观念上,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和批判能力。德国高校不像中小学那样开设宗教课,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教疗学、神学等课程来完成。高校以现实为起点,解决学生现在和将来在生活道路上会碰到的一系列问题。高校不只是作理论上的宣传,而是先教育学生理解社会、理解现实、理解自己、理解别人,以便从现实出发,培养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诸如诚实、尊严、慈爱、克己、互助、责任感、相互谅解、协

作精神、群体观念、健全人格,对真、善、美的感受性,以及培养大学生的敬神和宗教信念。

4融自由、民主、法制为一体的政治教育。德国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东西方冷战交锋的最前沿,以灌输、捍卫西方的民主主义制度和价值观为己任的政治教育显得格外敏感和重要。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不同,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围绕一定的社会主题展开,特别是那些重大的社会主题。20世纪50年代是联邦德国的复兴时期,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围绕年轻的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展开工作。60年代这一使命体现为对整个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宣传教育和对纳粹进行历史清算,在民众中强化和传播民主思想年代它的中心工作围绕着经济问题、东部政策和恐怖主义,也包括为学校政治教育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年代工作重点是环境问题、和平与安全政策和对东德的舆论宣传年代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德国的统一和欧洲二体化进程。此外,还包括全球化问题、生态问题、新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以及大众媒体和信息社会发展问题等。

5随着21世纪的到来,联邦政治教育中心补充了许多新的主题。2000年5月,联邦中心在一份公告中明确了它在新世纪的14个工作主题:民主政治理论、伦理和宗教等问题,德国历史,德国统一后,东西部的相互贯通和接受,欧洲的融合与国际关系,社会作用,生活方式,社会市场经济,人口问题与移民的融合,大众媒介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作用,民主文化,政治极端主义,教育和科学,政治教育的方法,出版工作及合作交流。

6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德意志民族以气质高贵、富有尊严与责任感、思维严谨周密著称于世。德国在普鲁士复兴时期,就建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传统,这种传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加强。目前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侧重点已由过去追求个性自由、“个人为本”转到追求民族意识、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和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为本”上来,并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德国企业中深刻的感受到。

三、德国高校道德教育实施的途径。

德国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德国高校道德教育丰富的内容,因而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德国高校开展道德教育的途径有以下五个方面。

1通过各学科、各专业的渗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德国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德国中小学把宗教课、公民课列为必修课,高校不再把宗教课、公民课列为必修课,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神学、法学、经济学等之类的课程来完成。在德国高校,且不说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在基础学习阶段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列为必修课程,理工科在专业学习阶段也把经济学、法律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比如,数学专业把经济学、经济法、保险学列为专业必修课,土木工程专业必修建筑经济学、建筑法等课程。同时,理科教学中也渗透德育内容,主要方法是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去学习研究。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教师也要注重从这些角度进行讲解。德国高校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而是通过各学科和专业的渗透来进行民主、自由价值观等教育。由此可见,德国高校把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于其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严格考试,确保德育效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工科学都把政治、法律、经济等课程或者列为必修课或者列为必选课。而“德国高等学校又十分重视考试,从政府到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章程。凡是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必选课,都要通过考试,否则不予毕业。考试是保证教学质鼠的霞要一环”。考试是集中进行的。在整个学习期间,主要有两次考试。一次称前期考试或中间考试,在基础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这次考试很严格,其目的是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选择和淘汰。另一次是毕业考试,在专业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毕业考试分三种国家考试、高等学校考试也叫文凭考试和硕士考试。

3心理咨询是高校实行德育的又一途径。德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类机构,这类机构有固定的编制、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及规划。这里的工作人员要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学位,并受过专门心理训练,才能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他们有很高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咨询人员向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其服务渗透到课堂、日常生活、个别谈话、团体训练等各个方面。实践表明,心理咨询在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知与不知的基本矛盾。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养成健全人格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通过社会团体、公共机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德国,不仅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政治教育中心机构,而且还有大量从事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著名的阿登纳基金会,就是德国前总理阿登纳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政治咨询和教育机构,属于曾长期执政的德国基督教民三同盟。类似这样的组织还有天主教联盟、联邦青年联合会、农村青年联合会、德国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团体和机构。这些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共同的任务就是对人民进行民主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此,它们经常结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举办讲座、报告会,讲解国内和国际大事、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等。在德国,一位男青年只要自愿在德国志愿服务队、民事防卫领域义务兼职服务年或到海外从事至少年的服务,并履行合同,即可免服兵役。

5利用大众传媒是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德国是世界大众传媒业高度发展的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德国地方报业十分发达,每天有家报纸出版,发行量达万份。每个县至少有一份自己的本地报纸。杂志有一万多种,总发行量在亿册左右,平均每个家庭订有四份杂志。广播电视业为双轨制一一公共广播电视台和私人广播电视台同时播出节目互联网也非常发达,高校十分重视网络建设。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崭新模式。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国际互联网平台,开辟关注者交流的平台,并没有专门网页,开辟专栏,邀请政治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向访问者深入剖析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社会根源、心理原因及严重后果;利用这些大众传媒,每时每刻向国人灌输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宗教信条、道德规范和原则。

通过分析德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我们可以总结出德国高校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上有以下明显的特点,主要包括:

首先是多渠道渗透的方法。德国高校都在各门课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并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道德认知,提高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此外,德国高校多利用社会机构、团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是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教育教学之中。在德国高校没有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思想道德教育一是通过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隐蔽课程进行;二是通过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的渗透,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教育教学之中。

第三,是多兼职、服务性的德育队伍。德育队伍是实现德育目标、保证德育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德国高校德育队伍由下列人员组成学生活动办公室等涉及学生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职业与心理咨询有关人员、神职人员等。同时又很多学校的保健医生、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精神病学家、高年级本科生及教师兼职或者自愿加入到咨询工作中来,成为义务工作者。在队伍素质上这里主要指有关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从总体上看,德国高校德育队伍构成的素质较高,知识结构也较为合理,人员也比较稳定。因此德旧的高校道德教育做的很成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世界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我们从德国教育中得到发展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要把我国的高校道德教育发展好,就必须把中国特色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高校道德教育緊密结合起来,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渗透道德教育,在发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风云变幻中搞好我国的高校教育,从而促进国家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道德教育内容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