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和谐教学环境的建构
2009-08-01朱方
朱 方
[摘要]:语文教学传授语文知识是天经地义的,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仅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目的,强硬灌输学生的做法是欠妥的。因为传授知识仅是基础,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创建“和谐环境”,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语文实践课活动课的优势并对和谐语文课的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和谐教学环境 语文 实践活动课 构建
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笔者力求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为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
一、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优势分析
1.体验“主体角色”的真情实感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打破了教师一统江山,学生绝对服从的局面,学生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文,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心抒自己的情,真真切切扮一回“主体角色”无拘无束抒一次“真情实感”。
2.展示“学生个性”的青春风采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长期被压抑的个性得到充分释放。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锻炼、培养出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武术、杂技、主持、表演甚至小发明、小创造等等方面的“个人绝技”皆可在课堂上骄傲亮相,尽情展示学生健康活泼、胸怀远大的青春风采。
3.感受语文活动的艺术情趣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语文教学的内容被艺术化了。在教室环境的布,黑板内容的编排,电脑课件的制作甚至学生的着装打扮诸多方面,已经包含了书法、绘画、装饰等艺术手段,课堂上学生的吹拉弹唱,载歌载舞,说写辩论,又比又划,更增加了音乐、舞蹈、表演等综合艺术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感受语文活动的艺术情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学会进行“归纳研究”和“演绎研究”,让学生体验求知的快乐与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和谐语文实践课的构建
1.寻找心灵的共鸣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切记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心理换位”。教师还应处处平等待人,满腔热情的对待学生的劳动成果,充分的肯定他们的长处,也恰当的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大力予以鼓励,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才能使学生保持学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尊重学生。教学的对象是人,人总是有思想感情的。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明显变化,自尊心特别强,对外界反应特别敏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要树立正气,压倒歪风邪气;对普通学生的教育不能采取急风暴雨的方式,而应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做到心平气和,以理服人,态度严肃但不生硬,语气强硬但不粗暴;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方案,赏罚分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打开学生情感的门扉。
2.激情与智慧并重,让课堂富有生命活力
《新课程怎样教》里说道:“让每一节课都变成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上课的感觉像春天!”语文教材里的一首首诗歌都是人类情思的抒发,一个个故事都是人类悲欢离合的述说,一篇篇散文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课堂上,我努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感悟、体验作品的情感,唤醒学生封存的记忆,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心中有情,课堂就能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脑中有智,课堂就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学生就能在富有激情的氛围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培养起正确面对生活的健康心态。
3.激情澎湃的情感和谐美
现在的学生虽然长期生活在班集体中,却很难享受到班集体所带来的快乐,因为现实中很难开展一两次班级集体活动。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勉强算是一次班级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团结协作、和谐互助”,取得成果后,人人欢呼,个个高兴。这种对集体所带来的快乐的尽情分享,是其它任何形式的快乐都不能替代的。总之,快乐、有趣又展现个人风采,轻松、无压又锻炼个人能力,学生何乐而不为,这个活动,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这种情感的流动变化起伏就构成了语文课堂和谐的协奏曲。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媒体手段,设置一些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练习、表演,以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对课文的教学,可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4.学习内容的丰富和谐美
语文新课程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同时,新课程提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也留给老师和学生许多发展的空间。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课堂,研习文本,还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拓展教材,扩大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内容,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总之,和谐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要认识到和谐并不是某种凝固不动或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在时态的变化中产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李峤.天人和谐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4]张以民.着力塑造语文教学的新形象.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