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呼唤人文教育

2009-08-01芦维存

甘肃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人文性人文教育语文

芦维存

〔关键词〕 语文;人文性;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A)—0042—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现行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出工具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文性。确认了语文的人文性,就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意味着学生学习语文应广泛吸收人类文化营养、培养理性精神。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具体操作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语文人文性的美在于对文意的整体阅读和全面感悟

如金庸武侠小说无不洋溢着荡气回肠的正直和道义,而琼瑶的作品充满让人醉心缱绻的善良和美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表现了血浓于水的军民深情和真挚的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冰心的《小橘灯》中,那“灯”是希望、期盼和无限的关爱;“包身工”身上触手可摸的肋骨,是烙在他们身上的“绳索”。同时,鲁迅、巴金、老舍等文豪,以及王蒙、余秋雨、史铁生、陈忠实等作家,他们用笔展示的人生轨迹,他们对生活的深思、对命运的探究、对人性的展示、对哲理的咀嚼,这些对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须对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总体分析,让学生从中获得教益,使学生的精神得以发展,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二、语文人文性的美在于紧扣文章的字词句和篇章结构

学生对人性美的理解还需从微观层面去把握,这就是文章的字词句和篇章结构。比如“穷忍着,富耐着,数不着眯着”的“眯着”,形象地描摹出老北京的百姓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和悠闲情态;“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几句描写逼真地将一个老父亲对儿女的关爱表现出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把作者那淡淡的哀愁、落寞和深深的孤寂表露无遗;“正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船人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地匆匆忙忙走了”,这一段描写再现了湘西山村人们的淳朴、友爱和善良。“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咽”,分别时的无奈、伤痛和依恋没有再甚于此的了。

像这些字词句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体味到的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学生接受的人文感悟是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的,从中体味出作者的人生旨趣和价值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学习过程中,虽然有教师的引导,但更多的是学生一种独立的、主动的思考。这样,学生的精神世界、品味、情趣逐渐形成,其人文素养也得到了立体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在讲授课文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其他文章,如遇到精美文段,应及时、有效地和学生分享其中的人文美感。教师可采取范读、点评、讨论和练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另外,教师要在班级内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阅读氛围,比如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读本》《诗文选粹》《青年文摘》《读者》等质量较高的书刊。这些举措是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心理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

夏中义教授曾说过,大多数大学本科生,年龄都在18到22岁之间,这正处于其生命历程中特殊的“灵魂发育”的季节。而有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出现了“价值悬浮”,很难抵御社会上的各种刺激和诱惑,对如何安身立命更是无所适从。由此联想到社会上一些由青少年制造的较为突出的事件,中学教育作为学生“精神成人”的基础教育,就更应该提倡和强调语文的人文教育了。

猜你喜欢

人文性人文教育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