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2009-08-01赵倞婕

甘肃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功能数学实验能力

赵倞婕

〔关键词〕 数学实验;教学功能;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A)—0028—01

近几年来,高考应用题选材新颖脱俗,贴近生活,注重能力考查,考生往往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比起单靠老师讲解所获得的要深刻得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探索、创造、实际操作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现就实验在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功能给以探讨。

一、实验能帮助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形成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已由具体运算进入到形式运算的阶段,但从思维方式看,仍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往往对理性的、抽象的概念感到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新概念时,仍要采用具体或直观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探索新概念。如在“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出一些具体的图形外,可做如下教学设计:取一张纸对折,把对折后的纸随意剪出一种形状,然后展开,根据图形特征,给出轴对称图形概念,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剪一些轴对称图形。这种做法,使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得到感性材料与感性经验的支持,并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对概念产生理解,进而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

二、实验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抽象概括后大多带有较强的理论色彩,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挖掘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形象、熟悉的实验,使学生对问题的产生、知识的形成感到亲切、自然,就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准备三组长度如下的木棒:(1)40cm,20cm,15cm;(2)40cm,20cm,20cm;(3)40cm,20cm,25cm。课堂上要求三位学生上台把木棒拼成三角形。很多学生事先认为不管长度如何,三根木棒总能拼成三角形,当他们发现只有一位同学能拼出时,先是惊奇,接着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稍加点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非常重视数学结论发现、推导、探索的过程。如果教师合理地设计实验过程,创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规律,那么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很有益的。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如下实验:用橡皮筋构成△ABC(固定B、C两点,A为动点,放松橡皮筋后点A自动收缩于BC上)。

(1)让学生观察点A运动的过程中所构成的一系列三角形:△A1BC、△A2BC、△A3BC……提问:点A从A1到A2、A3……的运动过程中,∠ABC、∠ACB、∠BAC分别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三内角的大小在变化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的,且每个内角都小于180°(这里蕴藏着函数的思想)。

(2)提出猜想:当点A靠近BC时,∠A大小如何变化?其他两角呢?当点A远离BC时,又怎样?你能猜出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发现当点A越靠近BC,∠A越接近180°而另外两角接近0°,于是猜测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里蕴藏着极限的思想)。

(3)证实结论:让学生将三角形硬纸的三个角剪下,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角,最后引导学生证明这个结论,从而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四、实验可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自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实践经验的总结,源于现实,且服务于现实。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出这一点。如果在教学中能安排一些实验,就会使数学问题更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自然界中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又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问题的原型及内在联系,有助于数学模型的形成与建立,提高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功能数学实验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浅谈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