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与新课改同行
2009-08-01栾桂明
栾桂明
〔关键词〕 角色转变;挑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A)—0016—01
新课改能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新课改的认识、理解以及积极领导。要使新课改在学校得到较好实施,校长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做好新课改中的角色转变
1. 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变革者。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了办学理念,才有追求和成功。当然,这种理念要基于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对学校实际情况的了解。其次,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活动,并把新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
2. 校长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与研究者。校长要参与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其目标在于“三个优化”,即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营造探究氛围;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探究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培养探究能力。为达到这个目标,校长最好每天听一节教师的课,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教研活动,细心捕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思想火花。同时,校长要指导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并组织交流、讨论,促进教师尝试用新观念、新方法教学,解决新课改中面临的新问题。
二、沉着应对新课改的挑战
1. 用新观念引导课改。校长应当领导全体教师参与新课改实践,努力帮助教师确立新型的课程观,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立新型的教学观,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明确新的评价观,以解决“教得怎样”的问题。
2. 营造氛围,参与课改。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形成研究的氛围。校长可通过组织专题报告、集体备课,开展示范课、研讨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形成一种自上而下普遍关注、共同参与的课改氛围,使新课改成为全体教师内在的迫切需要。
3. 用宽容的态度对待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校长只有宽容教师的失误,才能深化新课改。新课改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师在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和失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上练习,课后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消化教师的讲解,学生头脑中只是复制教师的思想和语言,这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教师在填补这个空间时,由于惯性的作用,难免出现一些失误。面对这种情况,校长既要宽容失误,又要悉心指导,防止教师消极对待新课改。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的观念,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在教师管理上校长要抓好以下三点:
1. 抓好教师的一专多能。教师不但要熟知所教课程,还要尽量多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灵活自如、游刃有余地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重组、修改、补充。校长要给教师留出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供所有的教学资源,以帮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2. 抓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变。新课改提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是一种沟通和对话,是合作与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这就要求教师由权威变朋友,由居高临下向平等相待转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
3. 抓好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往教师习惯于看自己的教材,改自己学生的作业,讲自己的课,交流合作极为少见。新课改要求课程综合化,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校长要在管理上打破以往的单一教研活动,多搞一些跨学科交流活动,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材的综合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