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觉寺的花草茶事

2009-08-01

旅游 2009年5期
关键词:玉兰古琴

崔 薇

植物

我与大觉寺的关老师素未谋面,电话那边的他,声音缓慢而温和,“院子里的古玉兰还没有开,如果要看应该再过两周。”句子之间有很安静的间隔,不温不火,很像是那个地方传来的声音,或许是不意识地沾染了那个地方的气息,很容易把人心里一些季节性的火气不知不觉中慢慢往下带,分分钟内化解于无形。好,再等。

对我,大觉寺不陌生,冬天和秋天都来过,这是一处能让人在不同时间,各有心得的地方,所以什么时间来不重要,重要的可能是心境。第一次来时,正是寺院里银杏接天灿黄,叶落满地的秋天,很应景的时间,只是院子里有很多赏叶的人,人人脸上带着被我心下称为“我来了,我看了,我拍了”的表情,真像是赶一场事关银杏叶的视觉大集,嘈杂与热闹是免不了的,还会有很多人在那段时间在网上发帖,把他们的美轮美奂广而告知,还会有很多跟帖,交流拍摄的时间,用光,构图,投入得很。这是心得,看景的心得。

第二次来时正值隆冬,那时寺内过夜的条件还略显简陋,我就住在无量寿佛殿旁边的一间普通僧房里,感觉倒也真实正宗。从傍晚开始无端地飘起雪来,事先没有预告和征兆,不觉间,细碎的雪粒就当头飘下,来,越飘越急,把寺里仅剩不多的游人也慢慢带走,很快,只留下禅房、古树、微明的灯光,和飘雪落地的声音。那一夜显得很长,我身上裹了两层被子还退不掉寒气。那一夜,因为冷,我拥被而坐,因为冷,我走到院子里,外面早已白成一片,想着那块乾隆御笔的“动静等观”的匾,心里似有很大的空间。那一夜,这应该也是心得。

最早听说大觉寺是因为这里有树龄几百年的古玉兰树,南院的玉兰据说是清代乾隆年间迦陵禅师远道自四川移来,树龄已三百多年了,想想也是玉兰之最了,算是有生命的文物。此时虽然已是春末夏初,古玉兰依旧含着苞,倒是我喜欢的样子,总觉得怒放的玉兰始终有些失态,隐着含着反而呈现有量的雅态。还有那棵怪柏,自根部向上一米处分成两大树干,分枝处,寄生着一株李树,学名叫“小叶鼠李”。柏树高大挺拔,鼠李婀娜有媚,想想,谁能如此相依为命,地久天长呢?

寺院里有七叶树,都说这是佛树,我还特地对着叶子拍了张照片。回来查了一下关于七叶树:“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七叶树,所以又叫七叶岩、七叶窟、七叶园,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精舍。所谓精舍,就是佛祖居住和说法的地方,也是佛祖涅槃后其弟子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意义重大。所以七叶树是佛树、庭院树。”但七叶树不是娑罗树,也不是菩提树。佛祖生于无忧树下,成道于菩提树下,入灭于娑罗树林中,而七叶树跟佛教的关系看来是因为佛祖精舍。

初春的这一晚,月亮像个久违的大灯似地把茶院照得通明,这是花前且月下的时候,花未开,月已明。听听钟声吧。

茶事

诗说,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我不是佛教信徒,虽然也偶尔思悟一些佛家教义,却离烧香礼佛十万八千里呢。但喝茶却当成乐事,可以很隆重很转地喝,比如在日本正儿八经地端坐着体验茶道:也可以中等随意地喝,比如在苏州艺圃混在老苏州茶客里蹭着喝两块钱一杯的炒青,味道相当的好,或是在川西的平民茶馆里看茶童煞有介事往盖碗里续开水:更可以稀松平常地喝,比如在贵州街边,看食店老板从大玻璃罐里抓了树叶般的东西放进杯里,告诉你那边有暖水瓶,自己倒就是了。

古往今来,佛家似乎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是这二者都是需要精心修养和体会的缘故吧。佛家种茶、制茶,以茶汤供养菩萨、待客和自奉,茶也成为法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南宋时,武康小山寺僧释法瑶“饮茶益寿”。而在唐代,湖州诗僧皎然品茗悟“茶道”。茶圣陆羽更是自幼与佛门渊源至深,而赵州从谂的“吃茶去”更是开创了“茶味一如”之先风。

我不喜欢过于庄严肃穆地喝茶,想当年,第一次来大觉寺却是真的为了喝茶。大觉寺品茶的风俗不知从何而来,大致是因为山里常年流淌的泉水吧。清泉叫“灵泉”,从后山上迦陵舍利塔后面的白玉水池泉水自石底流出。大觉寺虽然寺庙已经有些破败,但比起新油彩的雕梁画栋来,却原味深远,虽然没有太旺盛的香火,但是品茶的这件事却保留了下来,所以大觉寺内的茶院倒是有了一些名气。很多人来大觉寺都奔着明慧茶院而来,这里的确很好,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坐在四宜堂前喝,也可以选择从憩云轩到龙王堂,那里有明志轩、明思轩、和慧阁、敬慧阁、清慧阁、达慧阁六间茶室,私密安静,不受外扰。古寺“八绝”之一的古老玉兰花就置身“明思轩”茶室前,四月来时,依旧含苞,流泻出淡淡花香。曲廊之下、花术丛中,形色各异的竹质藤椅,随意地摆放其中,随便找个地方坐下,要上一壶龙井,点上些许喜欢的古曲,在此品茗论道,算是雅事一桩。

其实,除了在茶院里喝,大觉寺里能喝茶的地方还有不少,多年前,我最喜欢跟朋友提着水壶,慢慢溜到后山上喝。如今的茶院,可能是盛名之下吧,茶客比从前多了很多,有些打扰了这里的清静。不过好在喝茶喝的是心境,心里清静了耳根也就清静了。快到明慧茶院的茶节了,寺里特别请了杭州的师傅现场炒茶,虽然用了电炉,但依旧是手工炒茶。那新叶在师傅手中有如翻云覆雨,翠色可掬,一场茶炒下来,旁边看的人不用喝,心里都起了翠色。这让我开始惦记起南地的茶园来,江浙赣皖云闽贵川,明前茶已经采得差不多了吧。

院落

大觉寺在北京西部阳台山麓,这几年去大觉寺的路拓宽了不少,望见山的时候还能望见一些新兴的楼盘,再次开到小路上时,又有了一些烟火之气,小卖部,修车铺,再拐几道弯,就能看到成片的果树,对面有很严谨的部队的院子,站岗的年轻军人表情专一。我把这些统统归进大觉寺周边的风景,风景是风景,人也是风景,行几里路便是读几卷书。

大觉寺始建于辽咸雍四年(公元1068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据说为契丹人所建,那是个很会打仗的民族。和汉人建筑坐北朝南的风格不同,寺院坐西朝东,说是契丹人有尊日东向的习俗。

大觉寺并不大,寺内建筑依山势层叠而上。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中路有寺庙建筑,南路有行宫,北路有僧房。通常来大觉寺的人会从山门向上走到龙王堂,看碑亭,再到放生池观鱼,一路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地看下去。然后再走南路,有四宜堂,可以去憩云轩喝茶。当然如果时间刚刚好,可以到寺里的绍兴菜馆或者素菜馆吃饭。北路是僧房,有方丈院,玉兰院,已经可以住宿,只是有不菲的价格。正在玉兰院打扫的大姐在大觉寺做事多年,见过很多或重要或有趣的人,按她的说法,整个寺院最好的喝茶的地方就是这些独立的院子,有玉兰,难得的是有格外的清静。

我选择住在寺院后面的山上,价格相对便宜,而且那里是最高处,推门出去,十几米开外就是迦陵和尚塔。隔壁已经有人住了,没有见到人,见到的是放下的门帘,以及传出的古琴相伴下的古曲,声音不大,依稀还能辩出是《高山流

水》还有《阳关三叠》,能操古琴已是雅了,还能低吟浅唱更是和者无几。这让我想起从古到今古琴的那些雅集,文人之间讲究的是以琴会友,讲的是交流,没有高低之分,技巧和曲子都退而求其次。我眼前出现最多有三个画面,是小时看的电影。第一部是《屈原》,鲍方和他的女儿鲍起静分别出演诗人和他的学生。那时的鲍起静真是年轻,最好看的镜头是抚着古琴唱那首《桔颂》。第二部是长大一点时看的《知音》,年轻的张瑜扮着男装,戴着墨镜性张而气傲,一曲《高山流水》却引来了将军蔡锷,那是不再年轻的王心刚。再有一部是多年以后看到的《笑傲江湖》,因为一代鬼才黄霑那一句“沧海一声笑”让无数人会心一笑,能笑出来的也是黄霑的知音吧,古琴原本就是觅知音的呀。古琴生存于民间,琴社是古琴真正的“栖生之所”,三五知己操琴会友,这样的琴声才悠远,古琴的雅就在那一抚一弄中滋生不绝。

后来,住下来终于有机会跟抚琴者“过招”,才知这阵子这位仁兄每周都会在寺中小住几日,只为清静。古琴有两架,价值几万。门帘子不管用,选择放下也是为了想清静,我心下的疑问是,那一尺素布真能把烟火之气隔于数步之外,让心和思绪归于禅静吗?

在寺里走,颇遇到几只猫,都很有佛气的样子,任我们怎么拍怎么照怎么大呼小叫都如老僧入定无动于衷。有一只白的整个身体如一张皮平铺在两块石头间,很是清凉淡定。而另一只虎头虎脑的,是卧在山墙上,让人想起出了家的鲁智深。

旅游资讯

大觉寺五件事

藏清幽:寺内遍布清泉、古树、玉兰,清静幽深,自然朴趣。

赏花木:古玉兰四月上旬即到花盛期,之后海棠花、榆叶梅、丁香等将陆续盛开,每周都能赏到不同的花儿。

品新茶:能品尝到各地优质的明前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竹叶青、蒙顶甘露,西南角有春茶现场炒制,另有古筝弹奏,与随处散发的茶香相得益彰。

静夜宿:寺内有客房数间,室内摆设古朴不失精致,其中藏式超豪华客房最为抢手,里面的家具、饰物都是从西藏淘来的。消费参考:住宿标间480元,复式套房880元,藏式风格的行政套间1480元。

尝美食:寺中绍兴菜馆,招牌菜都是江南名菜;或去素食馆品尝素食,据说那里的菜单都有禅味。

猜你喜欢

玉兰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玉兰
一“糯”值千金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的发展
广陵古琴沪上琴箫合奏
九重环佩艳琳琅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