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如何落实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2009-08-01贺同玖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职工队伍

贺同玖

摘要: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带头人”,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是要建立起具有战斗力的干部和职工队伍、完善促进企业发展的监管机制、营造创新发展的和谐氛围,使企业不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组织,而且也成为职工群众展示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关键词:领导梯队;文化体系;监管体制;职工队伍;创效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因此,企业领导者要落实正确的“三观”,必须抓好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抓好监管机制的建设、抓好创新发展的和谐氛围建设,使企业不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组织,而且也成为职工群众展示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一、搭建一支职工信赖的领导梯队

管理既是成功的要素,也是失败的根源。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领导是组织赋予一个人的职位和权力,以率领其部属实现组织目标。由此看来。领导干部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重要职责就是选贤任能。自上而下形成阶梯状具有“智囊团”和“指挥中心”作用的领导班子梯队,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管理干部队伍。

(一)结构优化

在生产经营活动异常复杂的现代企业中,如果单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很难有效地组织和指挥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必须按照层层负责的精神搭建好领导班子。坚持任人唯贤,杜绝任人唯亲,并做到:年龄结构上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上专业化互补;能力结构上做到思想家、组织家、实干家各有所长。

(二)富于效率

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一把手”领导要发挥集体中的核心和舵手作用,协调好整个班子,不仅能使每个成员人尽其才,做好各自的工作,而且能通过有效的组织,确保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发挥巨大的集体力量。古有民谚: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在企业的发展中,领导班子成员对群众的示范表率作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的高效率就是员工前进的“标准”。要用干部的“火车头”带着职工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三)严以律己

每一个班子成员都要从发展的角度。实事求是、廉洁自律地对自己和班子成员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特别是“一把手”既不要把“带班子”的责任推给上级组织,也不要因某些“人情”或“贿赂”在搭建下一级领导班子时做“老好人”。既不跑官、要官,也不买官、卖官。要负起共建本级领导班子的责任,更要负起搭建有利于发展的下一级领导班子的责任,指挥、带领、引导、鼓励职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管好自己、监督平级、带好下级。

二、倡导一套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系

“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等管理科学的经典语言正不断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科学管理理论,反映时代精神风貌、体现企业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可以使员工树立正气。发挥其特质。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创造心情舒畅、人人争先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一)企业领导者做企业文化的总结者、推广者、倡导者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如海尔集团的服务理念:真诚到永远!围绕这一理念,海尔不断推陈出新向市场提供人性化的新产品,给用户方便的同时,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建设者

再好的企业文化离开员工的实践只是“画饼充饥”,要实现企业文化的价值,必须通过教育引导和经济杠杆的调动,双管齐下引领职工投身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要集中全体员工的共同智慧、协力创造。向着“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位”的目标迈进。如攀钢(集团)公司地处偏远山区,用“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攀钢人,在世界铁路重轨和钒钛等领域里写下辉煌篇章;攀钢房产公司用“全心全意为住户服务,住户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引领职工,并建立住户投诉考核机制,使职工热情、主动地为住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运行一套民主高效的监管体制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因此,在领导工作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一)民主管理

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以发展为目的,在企业内部建章建制,自觉把“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职工群众,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事务公开制度、考核任免干部(公选)公示制度,不唯权、不唯上、只唯实。使职工在企业中“有家可当、有财可理、有利可得、有责可负”,不断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水平。

(二)分配公平

现代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人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到:“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领导干部要把“和谐企业”作为发展的最高境界,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设备更新等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按照“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向一线、艰苦岗位倾斜,鼓励职工自觉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做贡献。

(三)交叉监管

企业党、政、纪、工、团的“垂直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但交叉监管不够。如“企业事务公开”工作既需要行政领导主管人事、财务“一枝笔”的实事求是,也需要党委和工会领导、纪委领导、上级干部考核机构的一丝不苟和承担交叉监管的连带考核责任,否则,就只能被职工嘲讽为“扎扎实实走过场”,失信于民。要严肃查处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要加大预防腐败力度,切实提高监管水平。

四、探索一种科学发展的创效途径

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持续赢利能力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所在。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特别是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之后。领导干部更需统筹考虑利益相关方、环境、资源等各个要素。

不能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进行掠夺式开发、破坏式发展,要积极关注人的价值,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坚持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攀枝花市充分利用日照充足、气温温差小的自然条件,一方面开发“阳光之旅”旅行,另一方面全年为市场提供时令蔬菜,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坚持科学决策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决策能力建设,要求各级领导机关“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情况下,要确保政府投资的4万亿投资用在可持续发展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

(三)把握企业的社会定位,主客观兼顾促企业发展

领导干部不要过分地追求社会声誉,好大喜功,主观方面:不讲历史、不顾职工感情、不思自己的领导水平高低,不验自己决策正误,不察机制、体制运行效能,不问新产品研发。客观方面:一味把企业效益不佳归于的企业“人多”、技术设备不先进,把追求个人政绩冠以“改革开放”之名。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自身的发展、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断地选拔高水平的领导干部,以增强企业和职工个人搏击市场的能力,团结和带领职工共建一共享一共建。而不是随着社会进步和职工工种的细分,把“科技含量低、缺少市场支撑力”的辅后职工视为“累赘”,用“改制”、“买断工龄”等不负责任的形式“甩包袱”或实现个人目的“稀释”国有资产。

五、带出一支勇于进取的职工队伍

职工“想干事。干得成事”的拼搏精神得益于企业领导的激励和培养。也是企业的民主管理能力活力的体现。

(一)倡导浓厚的学用结合氛围

要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要带着问题向市场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理论学习,在学习中研究解决问题,多谋划,多出“金点子”,把学习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付诸实践,变成行动,把研究作为一种动力,来加强和助推学习,大力推动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保持旺盛的求真务实干劲

通过民主管理建立公平、合理、透明的分配制度,推行定岗、定薪、竞争上岗,用分配杠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三)为职工提供创新创效的“舞台”

鼓励多种经营、生产模式,坚持依法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划小核算单位,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創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领导干部要有领导能力、敢于承担领导责任,敢于开拓创新,不学“叶公好龙”。

总之,企业领导干部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党和国家必须与人民上下同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考核,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职工队伍
加强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创新
在企业职工队伍建设中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突出“三个建设”,打造“四有”职工队伍
关于稳定职工队伍的几点思考
针对职工队伍结构多层化进行思想教育研究
江口电厂职工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国企职工队伍的执行力
关于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