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通管业在为谁作嫁衣?
2009-07-31曹中铭
曹中铭
从国通管业股价的诡异走势,以及上市公司频频发布的股价异动公告看,其中的疑点不言而喻
去年12 月26 日,安徽国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风集团”)通过合肥产权交易中心就巢湖市第一塑料厂(以下简称“巢湖一塑”)100%国有产权和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通管业”)11.426%的股权公开捆绑转让事宜,与山东京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博控股”)、山东海韵生态纸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产权转让合同》。而今年初,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已对上海政昆石化有限公司以及7位个人涉嫌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立案调查,主要原因在于上述对象涉嫌操纵国通管业股价。
国通管业曾是大牛市行情时一颗耀眼的“明星股”,即使遭遇到大盘暴跌,其跌幅也远远落后于股指。在资金为王的A股市场中,如果没有大资金的幕后支撑,国通管业显然不可能有如此良好的表现。而且,从国通管业股价的诡异走势,以及上市公司频频发布的股价异动公告看,其中的疑点不言而喻。
《产权转让合同》的签订,京博控股可谓如愿以偿。通过二级市场与国有产权的受让,京博控股以持有上市公司22.113%的股份坐上第一大股东的交椅,并且成为国通管业的实际控制人。但是,从国通管业的一系列运作与“巧合”分析,上市公司又是在为谁作嫁衣呢?
在国通管业原先的股权结构中,巢湖一塑以持有11.891%的股份处于第一大股东位置,国风集团则持有11.426%的股份屈居老二。早在去年的1月30日,京博控股就与巢湖一塑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由京博控股收购巢湖一塑所持11.891%的国通管业股权,从而取得对国通管业的控股地位。然而,正如天有不测风云,仅仅过了两个月,巢湖一塑就以合同无效为由单方面毁约,京博控股随即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
2008 年9 月4日的公告显示,国风集团与巢湖一塑于此前一日签署了《企业兼并协议》,协议约定国风集团采取承债的方式整体并购巢湖一塑。随后的公告又表明,京博控股与巢湖一塑于9月2日签订了《和解协议书》,京博控股同意在该协议签订三日内办理撤诉及解除财产保全手续。
本是原告方的京博控股愿意对违约方的巢湖一塑“退避三舍”,此时已是控股股东的国风集团日后欲挂牌转让股权的事实作出了诠释,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曾经横刀夺爱的国风集团竟成了京博控股的合作对象。
国通管业2004年挂牌上市,与诸多被收购兼并的标的一样,自跻身于证券市场之后,上市公司的业绩亦是每况愈下。从2004年到2007年,其每股收益分别为0.43元、0.29元、0.14元、0.08元,2008年更是产生巨亏,每股收益为-1.20元,逾期银行借款超过亿元,并且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业绩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财务状况恶化,相关人员涉嫌操纵股价遭到立案调查,扑朔迷离的股权转让,如此格局,犹如一个个待解的谜团。事实上,国通管业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京博控股当初与巢湖一塑签订《股份转让合同》后,上市公司竟然没有按照规定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若非京博控股将其推上被告席,或许上市公司亦不会在去年的5月17日“例行公事”。也正因为如此,董事孟新因为违反授信义务遭到上交所的通报批评。
而且,近年来国通管业官司不断。去年上市公司涉及四项重大诉讼,累计涉案金额达20349.72万元,超过其净资产16170万元。今年3月18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又将国通管业与国风集团告上法庭,同样是因为欠款问题。
其实,国通管业麻烦缠身,没有借助于资本市场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反而遭遇被人收购的厄运,本质上反映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上的弊端。实际上,国通管业只是众多上市公司的缩影罢了,此事实从侧面说明,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