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2009-07-31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探究性解决问题

刘 畅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访问、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其基本特征是:问题、解释、评价、交流。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从主要传承知识到在传承知识中传承和培养创新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转变。

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通常围绕学科领域或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相互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根据实际需要打破教科书的局限,充分挖掘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既可来自生活也可来自书本,既可来自教师也可来自同学和家长以及网上,因此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探究性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方法、多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恰当地利用有效信息,以培养他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共享创造成果。

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创设有利于学生与他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人与人的沟通,共享获取的信息和极富个性的创意以及来之不易的成果,增进合作的精神,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踏实的进行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帮助他们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磨练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与同伴交流的习惯,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时能联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初级阶段: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将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资料,学生自己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答案;中级阶段:教师只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材料由学生自己完成;高级阶段:由学生自己形成要调查研究的问题,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

基本方法的实施一般可如下进行:

1比较异同式

向学生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一组学习材料,如中学数学中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对其异同点进行分析、讨论、归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探究造性思维的火花。

2自学尝试式

某些学科的知识是以例题的形式出现的,如中学数学中三角恒等等式的证明,非常利于学生的自学和尝试,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多给学生自学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3猜想验证式

对某些需要推理、归纳的问题,如中学数学中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可不预先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问题的结果,并加以验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活思维,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4质疑问难式

在学习中从学生的疑难问题入手,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答,这样既可养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又可提供更多新的信息反馈,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5动手操作式

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是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材内容或学习材料,如中学数学中的空间几何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或试验操作,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6观点争鸣式

对教材、课外材料中存在争议的观点,或对老师解某道数学题的思路、方法有争议,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阐明理由,不迷信书本、老师,在观点争鸣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7焦点讨论式

由教师提供实际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如“面对金融危机师范毕业生该如何应对”等,或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有价值的焦点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在争辩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8社会调查式

由教师提供需调查的问题或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如中学数学中运用统计知识解答的问题,宜采用分小组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采集有效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统计数据,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可提高学生运用媒体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及合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融入社会,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更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当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媒体多,他们的求知欲强,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远远在我们教师之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改进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想、去做、去表达、去交流、去评价,去体会科学思想的真谛,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探究性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两只想打架的熊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