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角色的定位和转换

2009-07-30杨兆雄

甘肃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转换教师角色新课改

杨兆雄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B)—0013—01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导引者和参与者。其角色行为表现有: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创设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由“权威”向“非权威”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只是一个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之一,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索知识,而不是什么都懂的知识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的不足,可以请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紧张和“神秘感”,而不应以知识权威自居,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平等交流,是一种享受,从而以更加理性和从容的心态去学习。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牵着学生走”的做法,要成为“推着学生走”的助推者,变以往只给学生压力的做法,及时给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以鞭策、鼓励和赏识的方法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新课程倡导专家型教师,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一专多能,更希望教师能虚心向学生学习,甘当倾听者,共建和谐课堂,做学生的伙伴和朋友,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经历,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由“灵魂的工程师”向“精神教练”的转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只面向好学生的精英教育,面向全体,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思想上的起伏和波动,教师要想方设法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激励他们渡过难关。教师应作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呼唤者,引导学生积极、和谐、健康地发展。

由“消息源”向“信息平台”的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学校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输出知识,更要和学生交换知识,还要从学生那里学习知识,要变“知识源泉”为“信息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便捷、轻松地学习。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的转变

在新课标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不复存在,而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向学生提问题,而且还要通过对话让学生来提问题,即变“挑战者”为“应战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老师,使师生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的角色中走出来,“蹲”下来和同学们一起活动,一起感知。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由“园丁”向“根雕艺术家”的转变

社会上一直歌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知道,园丁的作用是培土施肥,修枝剪叶,而在这个过程中园丁是主动的,园中的花木始终是被动的。园丁有怎样的审美标准,那么他对花木就会做怎样的修枝整形,所以花木的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园丁审美情趣的雅俗和审美能力的高低。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它特别强调学生应能独立地、个性地发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我们认为,教师不应是园丁,而应是根雕艺术家。对所要雕的根必须是因势就形,根据它本身具有的形体特征加工改造,使它能更好地凸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更好地成才,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标准化人才。

猜你喜欢

转换教师角色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