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与石湾人物泥塑的比较

2009-07-30曹春生余小丽

佛山陶瓷 2009年4期
关键词:石湾人物造型景德镇

曹春生 余小丽

摘要景德镇和石湾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成就非凡,两者虽同处南国,互为近邻,风格样式上却迥然相异,本文就其在人物造型、使用材料和创作技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比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景德镇,石湾,人物造型,技法,胎釉

1人物题材、造型的比较

古代景德镇属于官窑,造型上往往严谨、凝重、大方,合乎统治阶层的审美需要,这也成为造就其自身风格的根本原因。景德镇人物瓷雕以塑造观音、达摩、弥勒、释加牟尼、八仙等神佛题材最为擅长,其形体概括、丰满、形神逼肖、仪态端庄。景德镇的人物作品强调线在瓷雕造型中的重要作用,如讲究形体的外轮廓线单纯、流畅、优美;重视对衣褶的体积塑造和追求线的视觉效果,反映的多是蕴含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陶瓷雕塑。景德镇传统人物雕塑造的英雄人物、工农兵形象和毛主席像,其形象特征塑造崇尚“高、大、全”的标准,大多是浓眉大眼、气势昂扬状,动作概念化、装饰单一化,人物题材的社会性、政治性、时代性是景德镇人物泥塑创作所具有的特色。

古代石湾属于民窑,所以在制作上不像官窑那么拘谨,可以不受官府监制约束,风格自然、潇洒、粗犷、豪放,保持古朴随意的民风,形成了独特的制造技艺、艺术水准和风格特色。石湾人物陶塑造型生动传神,每件作品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各种造型达到了“百物百形。千人千面”的艺术境界,较少雷同化,对物象的剖划细致入微,因此形象栩栩如生。石湾人物的题材内容更为丰富,既有历史故事、传说中的人物,又有现实社会中的人物;既有神、仙、佛、道,又有渔、耕、樵、读、织;既有古代的帝、王、将、相,又有当代的领袖、伟人、军人和英雄人物;既有历史上的圣人,又有当代在各行各业工作的劳动人民和生活在底层的平民百姓等。可见人物题材内容的广泛性、时代性和人民性是石湾人物陶塑创作所具有的特色。

2胎质、釉色的比较

景德镇人物泥塑以瓷雕为主,因此主要使用瓷泥,瓷石中长石含量稍多,含铁量较高,烧成瓷器后白里微泛青。为了弥补原料本身颜色上的不足,大多用塑后彩绘,也就是泥塑后,根据题材内容和造型特征,再青花彩绘烧成青花瓷雕,或施以各种颜色釉烧成颜色釉瓷雕,或雕塑后烧成素胎再于其上彩绘图像细节,如头饰、冠帽、衣袍、饰物等。

石湾的人物泥塑以陶塑为主,所使用的泥主要是陶泥,但也使用瓷泥。石湾陶艺中的人物陶塑由于石湾陶泥的可塑性强,烧成后色泽熏褐,适宜塑造健实强壮的筋肉骨骼的人物和老人粗糙深重的肌肤。石湾陶土能耐高温、粘力强、可塑性很高,能塑造出飞舞的衣袖、衣领和极细长的线条,所以人物塑造的身形和衣褶具有飘逸流畅的特点。釉料方面石湾公仔采用的是一次烧成的颜色釉,以不可重现的无穷变化形成石湾艺术陶鲜明的特色,有别于其他产区的釉上彩和釉下彩,艺术风格特别古朴厚重。相对景德镇的釉料和色料,石湾的人物泥塑显得比较简单,但是石湾艺人十分注重胎釉结合,根据作品的题材和内容来上釉,这样就可以保证胎釉结合和形釉结合恰到好处,这也是石湾的人物陶塑在材料使用上区别于其它窑口人物陶瓷的特色。

3创作技法的比较

景德镇瓷土土质洁白,这种原料用于人物泥塑可塑性不高,通常都会借用模制成模手工加工的方式以适应土性,景德镇瓷雕艺人非常重视雕塑造型与材质的密切结合,除施影青釉外,还注重利用胎质发红的现象去表现人物的肌肤,如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影青加彩观音像》(图1)就是这种装饰最好的范例。还有如现藏于景德镇陶瓷馆的褐条彩装饰的青釉瓷塑《文官》,这种人物衣饰的表现手法与青釉相配,显得明快舒展。景德镇的人物瓷雕发展到现代,以学院派为主的景德镇雕塑创作更显现这种特点。将丰富的釉质、材质运用到陶瓷雕塑装饰中,如周国桢的《独立》(图2)、康家钟的“康家娃”等。

石湾的人物陶塑中,泥塑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的肌肤,以胎骨泥为坯,不施釉彩,借鉴工笔国画手法刻画体毛,并以时钟发条勾勒胎毛,形神逼真,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传统的石湾公仔,以造型刚劲传神、人物骨骼奇特、结构紧凑慎密为艺术特色。石湾人物陶塑以形神兼备而著称,借衣纹折叠、线条流动去表达人物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石湾人物陶塑以现实生活中各类人物的形态作为人物陶塑创作的原形,抓住人物性格特征的神态和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采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尤其重视人物眼睛的塑造,以眼传神。如刘佐朝创作的《米芾拜石》(图3)中的米芾,还有如潘柏林创作的《回娘家》(图4),该作品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丈夫用担扛挑妻子回娘家的故事情节,它把恩爱、欢乐与幸福表现得生动盎然。

4传承与发展

景德镇人物泥塑发展到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交织、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以曹春生的《皇权霸业》为代表的纯块面组合,夸张变形的传统题材瓷塑,一变过去装饰痕迹的外露为雕塑形式的合理包容,达到了材质、造型、观念相融一体的审美境界。艺术家们比过去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新材料,结合雕塑造型使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闪烁出新的光彩,如雕塑艺术家康家钟以民间文化为主线,吸收民间泥塑等民间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充分运用景德镇的材质和民间青花的装饰手法,塑造出富有乡土气质的凝炼、纯真、质朴、生动的“康家娃”,显现出浓郁的现代意味。姚永康的作品《青釉珍珠》,作者以浪漫的构思以及概括、夸张、变形的处理手法,以流畅,纯熟的刀法,塑造了一位初出蚌壳、手托珍珠、轻盈俊俏的少女形象。吕品昌的《阿福》系列作品(图5)巧妙利用泥料的柔软性、延展性和可塑性,最大程度地夸张了民间雕塑的扩张感和饱满感。在形式意趣上流露出民间艺术的幽默和喜庆,使《阿福》系列看上去颖异而又亲切、陌生却又熟悉,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感。

新中国成立以后,石湾的人物陶塑作品在传统题材上注入了新的思想,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而且还增加了许多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新题材、新内容和新形象,石湾的釉彩厚重,烧制出来的人物形象其表面雕塑的线条几乎都被釉彩层封闭起来,影响了人物陶塑形象的表达。后来,艺人们在长期的创作中发现,人物陶塑裸露肌肤的部位如头、身体、手脚等不施加釉彩,不但可以保持住人物陶塑原来精雕细琢的线条,同时,胎色(肉体部分)与施加釉彩的其它部位如衣袍、头饰等形成色差对比,从而使人物的形象生动传神。以刘传大师为代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则勇于创新,把传统精神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带领石湾陶艺步入了当代艺术的殿堂。刘传学习前辈潘玉书及各名家的精髓,注重生活积累,大胆创新,作品擅长于把握情节发展的高潮,突出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用夸张而又洗炼飘逸的手法来处理人物特征。克服了民间匠人千人一面的通病。他还总结出许多可贵的经验,主张作品应“动中有静,起中有伏,粗中有细”,在情节处理上要“宜起不宜止,宜藏不宜露”,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以表现时代精神和风貌”。图6即为刘传大师的作品《弃官寻母》。

5总结

景德镇人物瓷雕严谨、凝重、大方,石湾人物陶塑潇洒、粗犷、豪放,而两者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他们正向全方位、多层次和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并且仍在向着新的领域不断探索、开拓和发展。

猜你喜欢

石湾人物造型景德镇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问一声,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苗家织女(123cm×122cm)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