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2009-07-30柴瑛
柴 瑛
摘要:任务型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认可和接受。本文旨在反思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现状,就如何有效发挥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课堂活动
收稿日期:2008—12—01
作者简介:柴瑛(1973.04—)女重庆市江津第六中学校一级教师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强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使课堂社会化。它反应了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趋势,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任务型教学在外语和母语之间架起了一道学习的桥梁。
一、问题与反思
近日,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展的《中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奖。在历时两年的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对初中07级、高中07级各一个班的教学探索,真切地感受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的教学手段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课堂活动中仍存在诸多不足。
问题一:教学任务比较模糊教师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主线;课堂内容过多过杂,学生思维明显滞后,显得无所适从。课堂几乎成为教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
反思:教师没有理解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真正涵义,简单地认为只要有课堂讨论就等于实施了任务型教学,因此片面追求形式,教学效果不明显。
问题二:课堂活动流于形式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整个课堂看起来很活跃,但有的学生只是在凑热闹,语言十分贫乏,内容相当肤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估计不当;学生课前缺乏足够的准备和调查,对所要讨论的问题了解不深,导致无话可说。
问题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往往是语言能力强的同学发言、汇报、表演,而有一些同学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不发表意见,对一切学习活动漠不关心。
反思:很多教师习惯于当众表扬正确,指正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又往往游离于学生讨论之外,没有加强监督和指导,尤其没有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更使他们产生了畏惧心理。
问题四:完全淡化语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十分重视课堂组织的严密性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却很少引导学生归纳语言现象,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不牢固,不能准确地运用,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反思:有的教师把任务型教学和语法教学相对立,误认为讲解了语法就是回到了旧的教学模式中,一味强调任务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势必矫枉过正,同样不利于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启示与策略
新《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重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
良好的个性品格;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任务设计、任务安排、任务完成等几个重要环节。
(一)精心设计任务
外语教学中的“任务”通常指以真实世界为参照,以形成语言意义为主旨的活动。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 真实性:任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要把学生熟知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中。学生应该清楚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2. 功能性: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语言功能项目。然后根据该项目确定了相关的话题(topic),围绕此话题有几个情景活动。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应该具有导入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任务训练,学会自主推理,总结语言规律,理解语言功能,并举一反三,在交际中真实的应用。
3. 阶梯性: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在语言技能方面应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顺序。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4. 整体性: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主线展开,贯穿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且过渡自然、逻辑性强,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才有所依托。
5. 可操作性:由于地域、师资、学生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在课堂上出现冷场的现象。
(二)科学布置任务
1. 合理分组
这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在分组时,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既要考虑到学生人数、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性格特点。每组都应该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他人的学生,才能充分调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
2. 明确分工
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要进行合作学习,这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足够的团体意识。教师应要求每组内的成员对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组长要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督促每个成员完成任务;主持人要掌握任务完成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控制发言时间;记录人要准确地记录下小组成员的发言内容。一般而言,性格外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适合当主持人,性格内向的学生适合记录工作,但在适当条件下(如任务的要求较为简单),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适当调整角色,让英语成绩不太好或不善表达的学生担当汇报员。这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3. 合作学习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应熟知教学任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看书、上网或请教家人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小组活动中应避免从众心理,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小组内的交流应具有平等性和非强制性,应在主持人的统一协调下依次发表意见,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中断他人说话。
(三)共同参与任务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担当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宏观调控整个任务学习活动的过程,还应以一个活动参与者的身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当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必要的时候还应与学生一起讨论、给学生做示范,并适时地调整任务,降低学习难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比如:
1. 在黑板上为学生提示重要的词汇或列举提纲,使学生能用英语交流;
2. 将较难的口头表达的练习改为句子排序、判断正误、连线等形式;
3. 将较难的书面表达练习改为完型填空。
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角色则相对单纯,他们主要充当的是参与者。但有时教师会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当某同学在讲台上表演或作汇报时,其余大多数人并没有听,或心不在焉,或自行其事,课堂纪律随之变得涣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完成大任务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做。比如:
1. 在一个学生发言的同时安排其余学生记录下与本单元语法项目相关的短语或句型;
2. 在一组学生表演或展示的时候,让其余同学充当评委为其打分;
3. 简要复述其他组的汇报情况或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了这些细节的连接和点缀,我们的任务才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教学活动才得以有效的开展,才可以保证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四)有效利用任务
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课堂教学不能以语言形式为目标,但也不能排除语言形式,所以要在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融入并运用语言形式,使语言形式的学习为语言交际服务。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的目的不是省略语法教学,而是优化语法教学;在语法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实践,使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因此,教师应改变以知识传授为特征的语法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法知识。
1. 熟悉语法功能
教师在上课前要熟悉各语法项目的功能,了解学生运用该语法的情况。新教材中语法项目呈现在课文对话、阅读理解中,形成形式、意义和运用三者的统一。它体现了现代语法教学的新理念,重在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正确地、有意义地、恰当地使用语言。
2. 创设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要从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死记硬背中解脱,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形成语感,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围绕语法项目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该语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同一任务要避免多次使用,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任务的各个环节要精心设计,保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
3. 把握教学深度
新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主线,当某个话题需要运用某些语法项目时,教材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内容。语法教学强调实践和运用,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切不可过度延伸。比如:在学习某个重点句型时,教师只需要创设语境让学生反复操练,待学生熟练运用后再加以拓展。这样学生才会记得牢固,用得准确。
4. 归纳语法要点
一般来说,新教材中的语法讲解以归纳为主,即让学生先接触语言材料,通过给学生输入大量的真实语言实例,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思维加工,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但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教学内容,教师也可采用先给学生呈现语法规则,再适当举例的教学方法,等学生熟练掌握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发挥能动作用
教材是静态的,而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语法呈现和语法练习这两个环节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教师完全可以适当地调节教材内容,设计和补充相关练习,在导入知识、巩固练习上多下功夫,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语法教学还应与阅读紧密结合,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与各单元语法项目联系紧密的阅读文章,通过分析其中的语法现象加深理解。
在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举行之际,我们设计了初中任务型教学案例,仅供同行参考。
教学案例
活动任务:讨论参加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学生名单。
活动目的:通过比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等级。
活动形式:6人-8人小组。
情景设置:各项报名者人数均超过了学校限定人数,由同学们讨论决定最终代表班级参赛的同学。
活动过程:
1. 任务准备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文娱委员处搜集报名者名单。
2. 任务实施阶段:
(1) 教师导入:用课件呈现超级女生比赛的画面。
教师描述:He Jie sings very well .
Zhang Liangying sings better than He Jie.
Li Yuchun sings best of all the singers.
(2)教师布置任务:
I am glad that so many students would like to take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Now Let's decide who will take part in the event?
(3) 大屏幕提示:draw, handwriting, dance, good(well)/better/best,tall/taller/tallest, beautiful/more beautiful /most beautiful等。
(4) 教师分发报名表。
(5)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各项目参赛者名单。
Does Li Lei draw better than Lin Tao?
Is Wang Hua taller than Zhou Jun?
Who dances best in our class?
…
3. 任务总结阶段。
(1) 抽取部分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并陈述理由;
(2) 启发学生归纳形容词、副词比较等级的基本用法;
(3) 文娱委员收齐报名表,汇总后公布参赛者名单;
(4) 评选出和参赛名单最接近的一组获胜。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应反复斟酌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合理调整教学步骤,大胆取舍教学内容,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真正为学生搭建起一座学习英语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龚亚夫.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