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英语新课程缘起和发展
2009-07-30金莺
金 莺
摘要:回顾世纪之交中国基础英语界走过的这段历程,目的是为了理清思路,减少盲从,从中国、从湖北的实际出发,让基础英语课程改革能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基础英语新课程英语《课程标准》
收稿日期:2008—11—08
作者简介:金莺(.—)女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特级教师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科学技术信息化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都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作为发展中的一个大国,中国理应抓住契机,顺应潮流,避免错失良机。因为历史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时,学校课程不可避免的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而上世纪末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外语课程改革浪潮是启动和推进我国新一轮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已经完成两轮初中教学循环的今天,我们回顾世纪之交中国基础英语界走过的这段历程,目的是为了理清思路,减少盲从,从中国、从湖北的实际出发,让基础英语课程改革能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一、国际:外语教学,如火如荼
上个世纪末在世界范围内引领课程改革潮流的是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是美国。美国历来重视基础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其变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曾经在五六十年代风行于美国的“听说法”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不足逐渐显露,遭到批评。于是美国的语言学家们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学习者掌握第二语言的方式,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学习策略、环境和个体差异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一研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国际外语教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界“习得与学得” 之争来源于此。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相继推出各自的外语课程改革方案。各国方案虽有许多不同,但有两点是欧洲许多国家外语课程改革的共同点,一是积极推行低龄外语教育,开始在小学进行开设外语课程的实验。二是中学阶段开设第二外语。为了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委员会曾于1995年发表题为“教育和训练: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白皮书,书中明确提出第一外语的学习最好能从学前阶段开始,然后在中学阶段再开始第二外语的学习。如地处北欧的挪威,所有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第一外语),进入高中后学生可自主申请学习第二外语。
再看亚洲,日本、韩国等国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也相继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外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显得尤其重要。
各国外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一是特别重视教师自身语言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有一套成熟的教师职前与职后的进修培训体系和制度,从机构和经费等方面为教师进修提高提供保障。二是十分强调对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目标,围绕此目标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如提倡语言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关注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力求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中国:大势所趋,迎头赶上
面对21世纪初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应对竞争;只有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让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才能在国际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正所谓:大势所趋,我们必须迎头赶上。于是就有了以下时间表:
• 1999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新课标的拟定工作。
• 2001年国家启动38个新课程试验区。随后几年将席卷全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帷幕。
• 2002年武昌区初中率先在湖北进入新课改实验。
• 2003年武汉市、黄冈市、宜昌市、十堰市等在湖北地区首先开始实施新课程。
• 2004年湖北全省所有市(州),包括农村和山区学校全部进入初中课改。
• 2005年广东、山东、江苏、海南、宁夏率先开始高中课改的实验。
• 2008年高中新课程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铺开,尚有10个省份将于2009年或2010年进入高中课改(包括湖北省)。
三、课改的核心内容
认真研读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我们了解到此次课改的核心内容如下:一是要从以单一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全人教育为目标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的倾向。三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四是要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五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单一媒体为多媒体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六是要从研究教师如何教变为研究学生如何学。而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变化应该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没有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其他转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比较
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urism)为理论支持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课堂上师生角色分工明确。教师口若悬河,一人主讲。学生的任务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师生之间偶有呼应。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是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性、主导性,二是强调知识传授的理论性、系统性。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并非一无所是。例如对教学条件与设施的要求低,往往只需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开讲。
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很差,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事实上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诚如有人所说:“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引自‘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作者陈越上海市第六十中学)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根源,都有其体系与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亦是如此,其内涵与外延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五、多元智能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除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外,我们还需了解的是新课程还有另外一个理论支撑: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加德纳教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明白为什么有的学生善于听,有的学生善于读,有的学生唱一唱做一做就学得快一些,这正是学生多元智能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就要积极发现学生的多元智能,主动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多元智能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发挥作用。
我们之所以提倡在英语学习的起始教学阶段用游戏的方式、活动的方式还有chant等方式实施教学,就是因为这些方式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有效地发掘和利用了处于儿童或少年时期学生的多元智能。尤其是chant,中国和欧洲的英语教师在学生接触英语的起始阶段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具有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寓意正确,有助教学,贴近学生,生动有趣的特点。以下是笔者在国外听课时收集到的部分chant。
I can see, ABCDEFG.
Girls and men, HIJKLMN.
Me and you, OPQRSTU.
Time for bed, VWXYZ.
Up and down, up and down,
All the way to London town.
Legs swing, legs swing,
All the way to Berlin.
Heel and toe, heel and toe,
All the way to Mexico.
One, two, put on your shoe.
Three, four, shut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eat off a plate.
Nine, ten, say it again.
以课堂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习语言,形成能力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语言学习活动的开展一是能有效的激发和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三是能更有效地进行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教学,四是可以帮助教师营造一个更好更和谐的学习氛围,五是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并更多的关注学习风格有差异的或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言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但组织和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等。二是要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操练的内容),和可操作性(学生知道怎么做)。三是学生的分工明确(每人都有事可做)。四是经常变化活动形式,避免倦怠。如可以让学生挑选各自的学习伙伴做pair work,不必总是同桌。小组的划分也可以多样化,不要把学生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小组里。变化的结果是与不同的伙伴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碰撞,会迸发出不同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