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专转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9-07-30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专科心理健康

赵 玮

摘要:“专转本”的学生在转入本科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重视“专转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专转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的文件规定。“专转本”是指专科二年级或三年级的优秀学生通过参加省级统考和招生的本科高校专业考试后,达到规定的录取分数线转入本科阶段继续学习深造。“专转本”工作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专转本”教育成为大批专科生、高职生接受再教育的重要途径,能激发广大专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但是,由于“专转本”学生在学习年限、生活环境,以及群体数量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其在心理、行为等方面与普通本科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的辅导员,经历了多位“专转本”学生入学后所产生的烦恼和困惑。本文结合笔者担任“专转本”学生辅导员的一些工作体会,就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专转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进行一些探讨。

1“专转本”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1.1自卑心理。

“专转本”学生大多是专科阶段品学兼优,在班上或学生会担任职务,深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喜爱,但转入本科阶段后,学校、老师、班级和同学等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佼佼者聚集在一起,学习压力更大,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另外,由于进入本科阶段后课程难度加大,课程负担加重,而且有的学生专科和本科所学的专业类别和方向不同,就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加之两年后又得面临就业压力。无形中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失落感,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1.2自负心理。

由于外在的一些压力,很多“专转本”学生取长补短,在找到差距的同时,更加刻苦努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各方面仍然能做得很好。但是部分学生却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改变已经内化在心里的优越感,加入本科生群体后,原有的心理优势存在的外部环境荡然无存,但已形成的心理优势却无法立即消失,面对学生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他们心理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差距,表现出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

1.3逃避心理。

许多“专转本”学生是盲从大流,缺乏对人生的理性规划,回避就业矛盾,忽视专业学习的连续性,以及个人兴趣。在转本后才发现自己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以致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正确地评价和衡量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地把握机会,认为前途渺茫,产生了浮躁心理。

1.4环境变化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

大部分“专转本”学生是从一个大学校园走进另一个大学校园,进人大学校园后不会像大一新生那样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在人际关系方面也不会有很大的困惑,但他们更愿意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与专科所在学校、同学所讲述的大学及理想中的大学进行比较,内心深处对新的环境有着更高的期望和需求。另外,“专转本”学生进入新的学校后,会将本科阶段的教师与专科时的教师作比较,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更加敏感,要求也更高。换句话说,“专转本”学生更容易用挑剔的眼光评价所在的大学,通过比较,学生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1.5经济压力使学生心理失衡。

一万多元的高额学费、求学期间的住宿费、书费等经济支出,对有些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有形的、巨大的经济压力。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钱,这样难免会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由于贫困的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方面的原因,就业前景也不看好,这些压力都容易使贫困学生心理失衡,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2做好“专转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2.1做好入学教育。

“专转本”学生的人学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专转本”学生经历的特殊性,使他们更容易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本科学校,也会把专科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带到本科生活中。所以一定要做好入学教育,其中包括专业教育、校纪校规与安全教育等方面,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本科教学、学习、管理和生活。

2.2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建立个人档案。

针对“专转本”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是可制作有针对性的问卷,对“专转本”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并关注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二是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预防和矫正各类心理障碍,使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定位自己,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处理好人际交往、交友恋爱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培养健康的人格心理,使个性得到良好发展。

2.3加强感情交流,做学生的朋友。

“专转本”学生的心理较复杂,更需要我们带着感情去工作,与学生经常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现实,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沟通指导。我们可以采取小范围座谈,辅以个别学生谈心的教育方式,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家庭状况,以及他们对学习、就业等方面的观点,适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如“是考研还是就业”、“以后会做什么样的工作”等。我们要明确求学目标,并加以心理调整,使学生回归到现实中,以减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

2.4强化欣赏教育,增强学生信心。

针对“专转本”学生入学后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的自卑心理,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加强欣赏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科技、文化、体育等各类活动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的优势,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创造更多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促使他们在与其他学生交流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不断克服自己内心的不良心理。

2.5关注贫困学生,减轻心理负担。

经济压力使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学习。我们要特别关注贫困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另外,我们还要积极帮助贫困学生争取更多勤工助学的岗位,申请争取各种奖学金,不断提高贫困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解除贫困学生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困惑。

2.6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专转本”学生有两年的本科学习时间,课程内容比专科时层次更深,学习压力更大。这就要求我们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认真、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近期职业规划与远期目标,促使学生从一进入本科就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始终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扎扎实实走好两年本科生活的每一步。

“专转本”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虽然已经经过了大专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大学生活经验,但对于新的本科生活和学习环境也需要适应。我们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管理,特别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更有针对性的形式开展,从而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人际交往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心理,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专科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