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试: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2009-07-30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教学管理考查

邱 炫

摘要:古代人把考试作为一种选拔和评价人才的标准,从西周至清代的各种类型的考试除了“井官之道”外,还起到了教学管理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条件下,考试也是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通过对现代考试方式和作用的研究,探讨应如何建立素质型教育模式的考试制度,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考试教学管理重要手段

据考证,我国是世界上实行考试制度最早的国家。也是考试制度发展最完善的国家。考试一词最先出现在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录·考功名》:“考试之法,合其爵禄,并其秩,积其日,陈其实,计功量罪,以多除少,以名定实,先内第之。”意思是对官员进行考核和试用。早在西周青铜器金文中的《静殷》铭文就记叙考试的重要作用:检查学习效果。

一、我国古代考试制度及作用的概述

古代的考试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培养剥削阶级的继承人,所以古代人把考试作为一种升官之道。而考试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始终贯穿于古代的各种类型的考试制度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西周时期的“国学”中就设有定期的学业考查制度。学生入学以后,每隔一年就要对其学业及操行进行一次考查,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直至全部考试合格,才准予毕业。西汉时期,太学生每年举行一次考试,称为岁试;到东汉桓帝后,又改岁试为“二岁一试”制。汉代建立的学校制度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与系统,还开始实行入学考试、单科升级考试和结业考试相结合的考试评估办法,并把学生学业成绩等级与其仕途的官级、俸禄相关联,使学校考试制度既具有选士功能,又具有学籍管理功能。至魏晋南北朝,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教育已从不分科发展到分科分馆教学,而且建立了一整套提高教学质量的校内考课法。到了唐代,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兴办学校,视学校为人才的重要来源,因此,特别强调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当时建立了定期的日常考试制度,明确规定的按时考试有旬试、月试、季试、岁试、毕业考试等。这种经常性的考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亦有利于教师对其教学及时总结和调整,因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管理的加强。从宋代王安石创立三舍法开始,到元、明,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积分制,这一方面可以比较综合地评价学生学业及操行,同时又给学生学习提供了一定自由度,更有利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又制定了考选法,规定用严格的考试办法筛选优秀人才,对不合格的学生进行降级、退学等处理,这些措施在太学中引进了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优选劣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清承袭明制,又有些区别,清代的积分制不仅注重一般的考试课程考查,而且鼓励博学加特长,较全面地评价学生。

二、现代高校考试制度对教学管理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选拔和评价人才的方式和手段,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一个固定、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特有的客观性、公正性,在现代教育条件下,仍然是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

(一)现代高校考试的主要方式、内容及题型。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在这时间段内学习的所有课程进行检查和评测。按照课程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学生所学的课程分为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所谓考试课程,就是该课程要在学期末按照规定的具体时间、地点,以闭卷考试的方式测定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课程。所谓考查课程,就是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或以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的方式,或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该课程的相关学术论文的方式及其它方式来测定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课程。其实,无论是考试还是考查课程,都是通过不同的考试方式对学生所学课程进行总结性的评测。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一种手段。按照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考试内容主要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作六方面。国内学者结合实际将这六方面转化为:知识、领会、简单应用、高级应用、创见五方面的内容。这五方面的内容便成为目前各种考试流行的考试什么的内容。根据考试内容,一般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这类题型偏重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记诵,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简单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所学知识,而且要理解其意并加以运用;论述题,这一类是评测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的较好的考试题型。既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要有自己鲜明的主张、见解,还必须有文字的组织能力和写作技巧,是创造性等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反映。

(二)现代高校考试制度的作用。

考试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阶段性和总结性的检查和评价,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环节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增强自学能力的过程。一方面。考试可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考试来考核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这样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考试是教学管理的基本环节之一。大多数学校会把考试结果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联系在一起。成绩优秀或合格,才能算是顺利地完成课程学习。否则就得进行补考甚至重修。学生的成绩,还可以作为学籍移动的依据,比如升级、休学、退学、延长学习年限等。所以,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主要就是加强对学生考试的管理。

同时,各类学校在组织教学时,必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检测的方式仍然与古代一样是考试。通过考试,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教师教学提供反馈,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

三、建立素质型教育模式的考试制度。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素质型教育就是要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才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造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目前高校的考试大多数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进行闭卷考试,这容易形成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的恶劣风气,极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观念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考试大多数是知识性命题,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考试要体现的不仅仅是期末考查学生学习水平的需要,而是要将考试当作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考试应该贯穿于学习该课程的整个学期。考试的方式多样化。应该是高校考试改革的一种趋势。所以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适当把握考试的难度,多注重平时的考核,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使考试本身也成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手段,比如可以增加开卷考试的门数,增加题目的现实性和开放性、探究性,推行笔试、口试、讨论、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注重平时考核且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能适当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同时又灵活多样多侧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考试能更好地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教学管理考查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新形势下自学考试制度的错位和实施战略定位的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新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制度浅析及场地改造方案设计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