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障碍住宅的平面空间组合设计研究

2009-07-29乔丽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2期
关键词:住户走廊残疾人

摘 要:本文提出了无障碍住宅的模式,结合无障碍建筑的特征和设计理念,提出无障碍住宅的平面组合原则和平面设计方案;总结提出无障碍住宅的空间组合模式。

关键词:无障碍住宅;平面空间组合分析

引言

对无障碍住宅的设计研究,重要的是提出符合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要的住宅类型和设计范例。本文在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和适应其生活实态的前提下,分别对单元式无障碍住宅、廊道式无障碍住宅、以及核心型无障碍住宅进行了平面组合分析。

1 无障碍住宅的模式

普通住宅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在宅养残和养老模式。残疾人和老年人继续居住于自己的住宅中生活,此类住宅就是普通住区的普通住宅,其基本特征是残疾人和老年人熟悉的居住环境,由子女、亲朋、邻里建立的稳定的情感网络和提供生活协助的家庭照顾系统。

公寓式模式。残疾人康复公寓或老年公寓不同于传统的普通住宅养残养老,又不同于一般的敬老院养老。残疾人公寓或老年公寓就是每个人独立生活单元的集居化,集居性只存在于住宅群体的空间层次上。残疾人或老年人仍然拥有与普通住宅相同的个人私密空间,完整的卧室以及浴厕空间。

康复中心模式。包括住区康复中心、敬老院、养老院、老年福利院等专为接待残疾人和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服务机构,其中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有一套严整的供养标准和措施。残疾人和老年人拥有的私密生活空间缩减为普通住宅的核心——卧室,甚至仅是床位。

2 无障碍住宅的基本特征

足够的空间尺度。当家庭成员因意外受伤或生病时,会有借助于轮椅等辅助工具活动的需求。这种潜在要求同样适用于家庭成员生命周期的变化。为了使得坐着轮椅能够独立完成活动,就要求地面没有高差,过道或者出入口等交通节点要宽一些。如果可以把手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可以选择使用更为方便的使用轮椅的话,某些人的行动范围就会人得多。原来因活动能力有限而卧床不起的人也可以在床下相对自由地生活,通过轮椅去起居室看书、看电视、会见朋友,到饭厅去吃饭,也可以方便地进出卫生间,甚至还可以亲自下厨享受烹调的乐趣。适度扩大的空间尺度也为其他家庭成员带来了生活的舒适性。

考虑周详的细部功能设计。这其实是一种设计方法的改良。比如门把手或者一电源、照明的开关形式选择等,杆式把手就比球把手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可以选择使用更为方便的新型住宅设备及产品。

提供多种感官的人与住宅的交互系统。在视觉方面包括提供更充分的照明;在不同功能部位进行不同的材质变换处理。如台阶、入口等交通空间与使用功能空间交界处的材质变化可以引起更多的注意。在听觉方面可以考虑增加扩音装置,又比如门铃或厨房安全装置中同时提供声音和闪光视觉讯号。在触觉方面的例子包括在墙壁上的开关加装便于感知的突出或细长的装置,如宽板开关。

在满足了独立完成日常家居生活的基础上,将户内生活进一步扩展到室外,使我们可以出外散步,或者购物、游玩等。这样,居住范围比原来的活动领域更广了。通过对公共设施改善,合理的坡道设置使各个场所的可达性得以加强,这样不仅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及儿童的使用,也给一般的普通人带来了益处。用无障碍设计的理念来进行住宅的设计,为老年人或残疾人与普通人生话在一起提供了可能性,无论是对老年人、残疾人还是普通人都能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3 无障碍住宅平面空间组合设计

根据垂直、水平公共交通与居住单元的不同关系,平面空间组合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3.1 梯间型

梯间型平面的布局特点是通过楼梯间沿垂直方向组织,利用楼梯间与住户联系,由休息平台直接进分户门,一般每楼梯可安排2-4户。这种类型的无障碍住宅平面布置紧凑,公共交通面积较少,户间干扰少而安静,常用于低层、多层及小高层住宅。

由于经济性的原因,楼梯间往往设计得比较局促,带来交通空间紧凑、节省公共面积的优点,但同时造成公共空间仅能满足单一的交通功能,空间缺乏层次,而沦为无人停留的消极空间,更谈不上老年人之间开展交往活动。住宅设计表现了住宅与社会的联系,即建筑向社会敞开,而非自我封闭。设计特别针对的是居住者中的特殊年龄段——老年人的一种矛盾需求,既需要了解社会,又担心外界干扰的两种心态的双重满足。住宅一层围绕直跑楼梯间设有老年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及公共餐厅,设置的壁炉象征和睦共处的大家庭气氛,从二层开始有半开放的内庭和供老人进行半室外交流的阳台。

3.2 走廊型

走廊型无障碍住宅是过走廊联系每层住户,相比梯间型住宅提高垂直交通的利用效率,由于加大每层的住户单位,同层居住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相互交流的可能性增大。公共走廊对住户的私密性会有一定影响,靠近走廊一侧应安排辅助用房,如厨房、厕所、储藏室等。比走廊的交通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应把走廊作为居住环境的一部分设计,重视发挥走廊的交往功能。

外廊式。这类住宅的无障碍卧室有充足的日照,是保证残疾人和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重要条件,他们每天在家停留时间较长,能在家里接受充沛的阳光照射,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都非常有利。而外廊式住宅恰好能够解决居室的朝向问题。北向外廊可以保证住宅内的起居室、卧室甚至餐厅都有良好朝向由于走廊一侧凌空,视野开阔,通风良好,对老年人较差的视力有一定弥补性。并且一出户门就能接触自然、享受户外景色,也有利于提高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心理舒适度。

但应注意外廊的安全性以及冬季寒冷地区走廊与室内温差较大,残疾人和老年人身体难于适应的特点,可设计为封闭阳台式外廊。

内廊式。内廊式无障碍住宅的走廊光线较差,住宅的通风也不良好。采用这种形式,住户的朝向不是朝南和朝北,就是向西和向东,不能使所有的住户都能得到较好的居住条件,均好性较差。由于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无障碍住宅消防要求应略高于普通住宅楼。可按照幼儿园、疗养院的消防要求设计。带型走廊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到疏散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l 0m;两个疏散口之间的房间门到疏散口的距离不应超过12m。

3.3 核心型

由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住房的形式,通常用于高层老年住宅建筑。核心型兼有楼梯间型和走道型的特点,与住户的联系方式多样,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组织形式。由于交通体在住宅中部,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外墙为住户创造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由此也带来与内廊式住宅相同的缺点,交通体和住户的均好性较差。但也可通过设计改善核心体的采光通风问题。如美国费城养老院无障碍卧室围绕“服务中心”布置,体现“充分的私密性,安全、舒适,良好的天然采光和照明,温馨美好,有利于相互交易和个人尊严”的特点。三个组团都有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的“关护中心”,既是交通核心、也是功能核心。

结语:

无障碍住宅包含了关怀设计的各项原则,不仅对残疾人、老年人是有利的,而且对正常人也是有利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设计的伦理性和社会责任性。在新的住宅供应体系中,以永远可以继续居住的住宅建设和城市建设为目标,建设“一生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丁成章.无障碍住区与住所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2]陈华宁.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J].建筑学报,2000.8.

作者简介:乔丽丽,女,1978年生,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住户走廊残疾人
走廊上
简单的高招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射频感应电子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