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009-07-29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6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

唐 滨 龚 晗

摘 要:中国城市化与城市扩张呈燎原之势,传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文章根据天津、广州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提出了“市政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分析两类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协调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基础设施,才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背景

城市扩张呈燎原之势,郊区化趋势迫在眉睫,城市可持续发展期待战略性的市政、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城市化速度以惊人速度发展,在未来近十多年时间内,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从目前的36%达到65%(吴良镛,2002; 胡序威,2000; 周一星、曹广忠,1999)。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深入,城市可持续发展期待战略性的市政、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基础设施的概念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基础设施分为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基础设施。

市政基础建设包括交通系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通讯系统、给排水系统、能源系统(供电、燃气等)等。

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Mander, Jagonaegi, et al. 1988; Selm and Van,1988)。本质上讲,它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Natures Services)(Costanza等1992,Daily,1997;俞孔坚 等, 2001)的基础,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体育、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

3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1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城市资源、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在不断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承载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满足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又拉动社会经济发展。那么基础设施建设是怎样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将就此问题以天津市、广州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3.1.1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一个城市要实现其功能,需要交通系统提供与外界沟通的渠道,需要能源系统提供充足的电力、燃气等能源,需要信息系统提供最新的社会市场信息,需要生态基础设施提供自然服务……可见基础设施对城市建立及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3.1.2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首先,按照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即:GDP=C+I+G+NX(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NX代表净出口),基础设施投资是投资支出(I)的组成部分,从而成为整个GDP的构成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它的总量大小直接影响到GDP的总量变化,可以通过先行基础设施投资来扩大将来的经济总量。再者,在一个城市中,基础设施投资为城市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一般的设施和条件,是城市进行各“软件”条件建设的“硬件”前提,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根据1980-2006年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GDP数据等一系列经济指标资料进行研究,初步测算结果如下:

(1)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高达98.9%。经过测算,GDP与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关系数为0.98913,为高度正相关。由此表明:尽管经济增长并非完全依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2)基础设施投资周期一般先行于经济增长周期1年左右。从下图1991-2006年天津市GDP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基础实施投资周期看作一个大的循环周期(Ti),可以看出Ti的波动先于Tg的波动,相差时期为1年。表明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

以上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而广州市通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绿色经济发展。

3.1.3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河流整治拉动生态经济发展。

广州市通过对珠江河流的整治及广州番禺区小谷围岛的生态开发,形成了全新的生态旅游线路:珠江—广州大学城—黄埔军校:具有旅游观光、文化教育、健身娱乐、了解历史功能,开发4年以来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仅广州大学城内餐饮业年收入就达到1000多万元。

3.2 生态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正如城市开发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具有前瞻性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如果这城市的市政生态基础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够,在随后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促进经济发展,还站在人文的角度上关注整个城市形象、品位、氛围。

3.2.1增强了城市自我调节功能。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标志。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投入,天津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存量水平大幅提高,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通过对动力系统的投入,先后建成了芥园、凌庄、新开河等水厂,自来水生产能力由1980年的83.2万吨/日提高到2006年的357.3万吨/日,增长了3.3倍;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6.1万吨/日。通过对市政绿化系统的投入,完成了堆山公园、塘沽碱渣山、铁路沿线等绿化和市内公园改造工程,2006年全市园林绿化面积达到1.65万公顷,比1980年增长15.3倍。完成了月牙河、卫津河等多条市内河道治理工程,改善了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3.2.2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任何一个城市,或依山或傍水、或兼得山水为其整体环境的依托。城市是区域山水基质上的一个斑块。城市之于区域自然山水格局,犹如果实之于生命之树。因此,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以至失去生命。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也被归因于此。因此,生态设施建设承担起了维护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等的任务。

3.2.3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环境系统。

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道路修筑、及水利工程以及农田开垦过程中,我们毁掉了太多太多独特色而弥足珍贵、却被视为荒滩荒地的乡土植物生境和生物的栖息地。然而,在此同时我们却忘记了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系统,一个由多种生境构成的嵌合体(Mosaic, Forman, 1995; Hansson and Fahrig, et al。, 1995),而其生命力就在于其丰富多样性,哪怕是一种无名小草,其对人类未来以及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可能不亚于熊猫和红树林。因此,生态设施建设将从系统的高度上,建立一系列生态保护设施以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环境系统。

3.2.4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污染最难解决。于是治理城市的河流水系往往被当作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对待。然而,人们往往或用水泥护堤衬底,或对河流裁弯取直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应采取生态的方法维护和护肤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这样有利于:

(1)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2)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消弱洪水的破坏力。

(3)尽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

只有通过生态建设才能实现城市依河而建,河流给城市增加光彩,城市也因河流而闻名。

4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思考和建议

4.1加大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迅猛增长。

原来基础设施由政府单一投资,建设资金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在这种体制下会出现投资决策主体单一,项目的安排与实施受政府财政预算的制约,资金短缺成了制约项目规划与建设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很多城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从2003年开始,天津市组建了“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承接国家开发银行5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大额贷款合同和工商银行两笔共计231亿元贷款,负责海河、地铁、快速路、地下管网和城市环境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此实现了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的突破,依托土地出让金、城建专项资金及经营性收入等多渠道筹集、融通资金,推动了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迅速增长。

4.2基础设施投资应该适度先行。

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国民经济的先行指标,随着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及各个新区开发开放的发展战略的要求,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采取适度的超前的投资政策。

2008年的冰冻灾害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反映出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在春运、暑运、节假日运输等时段,铁路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连接主要经济区域的铁路通道单一,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势必造成运输秩序混乱,也势必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提高铁路抗灾能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加快铁路建设,快速扩充运输能力。

基础设施投资要增加投资,更要考虑其自身的规律性,其发展变化是经济社会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投入不能一味的追求投资增量,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兼顾规划性和长远性,并且符合其周期性的阶段特点要求。

4.3注重生态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对异常快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师和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不应只忙于应付迫在眉睫的房前屋后的环境恶化问题,街头巷尾的交通拥堵问题。而更应把眼光放在区域和大地尺度来研究长远的大决策、大战略,全方位的注重整个城市的生态设施建设,哪怕是牺牲眼前的或局部的利益来换取更持久和全局性的主动,因为只有这样,规划师才有他的尊严,城市建设和管理者才有其从容不迫,城市的使用者才有其长久的安宁和健康。

当然,对战略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本身和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是建立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前提。

5结论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利用的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也存在着滞后发展的状态。

因此,城市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针对各地实际加大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开发和建设力度,进一步促进城市资源与基础设施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如同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只有全面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设施,并在城市的发展实践中不断去弥补和完善,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共同支撑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城市绿色论坛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55-68.

[2]罗放.试论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建设, 2007,3:13-18.

[3]周继, 昆牛.我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分析.2007-11-2,2008-6-5.http://www.stats-tj.gov.cn/Article/news/tjxx/tjbg/200711/8284.html.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