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耕地中低产田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2009-07-29郑世红黄金霞
郑世红 黄金霞
摘要根据扬中市2005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治理的实践,总结分析了全市农田耕地质量的现状和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围绕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低产田改造治理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耕地质量;中低产田;形成原因;治理对策;江苏扬中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87-01
扬中市地处苏南沿江圩区,成土母质为近代长江冲积物,属于偏碱性砂壤土类型。全市现有耕地1.01万公顷,以稻麦两熟耕作制度为主,常年稻麦种植面积1.47万公顷左右,稻麦产量相加12.75t/hm2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地矛盾加大,可耕地面积减少,物质投入不足,导致耕地质量逐渐下降。根据调查,全市高产田面积占50.92%,中低产田面积接近50%,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成为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重要内容。
1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原因
(1)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自然生产能力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扬中市对农田有机肥投入普遍重视,投入的种类齐全,数量很多,有机肥投入的氮素占总氮投入的40%,为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奠定了物质基础。198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扬中市主要土壤的自然生产率,水稻达到85%左右,小麦达到70%以上。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有机肥积造逐渐减少,农田有机肥的投入下降至先前的20%左右。2004~2006年试验表明,土壤的自然生产率下降态势明显,水稻已降为65%,小麦为55%。
(2)三要素投入失衡,氮磷钾比例不协调。在大面积稻麦生产中,大多数农户注重化学肥料的施用,导致氮肥投入增加,生产效益下降,同时造成农田面源污染。近3年调查数据显示,稻麦两季投入的纯氮达480kg/hm2、五氧化二磷75kg/hm2、氧化钾37.5kg/hm2。稻麦生产中,长期形成的磷、钾肥不足,导致三要素投入失衡,氮磷钾比例严重不协调。
(3)土壤耕层变浅,蓄水保肥能力下降。21世纪以来,随着扬中市栽培方式的变化,水稻以直播、抛秧为主,小麦以免少耕和套播为主,对土壤翻作不够。加上农业机械操作对土壤板结有一定影响,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对照扬中市第2次土壤普查相关指标,当时主要农作物的耕层13~15cm,犁底层10~12cm。目前耕层减少2~3cm,犁底层增厚2cm,土壤的孔隙度下降3%左右,容重也有一定程度增加。
(4)农田遭受污染,土壤质地变差。多年施用大量化学肥料,已对农田土壤灌溉水源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加之扬中市镇村工业较为发达,特别是电器、桥架企业中的产品电镀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大量的废水排放,极易对土壤质量造成威胁。根据调查,全市有超过666.67hm2的农田在工业污染源周围,一旦土壤发生污染,后果十分严重。
(5)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排灌水系不配套。随着园区建设的扩大,大量耕地被占用,使原有的水利设施被破坏,新的排灌水系未建立,被淹、受旱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低洼圩,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年久老化失修,梅雨季节经常导致前期水稻受淹,产量下降,严重年份减产30%~50%。土壤长时间浸泡,养分流失严重,土壤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质量退化。
2综合治理对策
(1)开展耕地质量调查,掌握土壤肥力状况。第2次土壤普查至今已经20多年,现在所用的有关数据还是参照原来的化验结果。这期间经历了集体耕种到联产承包的重大变革,千家万户种田水平有高有低,投入有多有少,对土壤的肥力影响很大。利用过去的数据,误差很大,不能真实反映当前土壤质量状况。因此,要选择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肥力的农田,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扬中市土壤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系统的依据。
(2)增加农业投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中低产田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要集中精力、人力、财力,有重点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按照治理规划和方案,做到投入一批、治理一批、成效一批。对中低产田的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找准主要矛盾,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以较少投入获得最佳效益。
(3)改善施肥结构,协调氮磷钾比例。目前,扬中市对农田肥料投入存在“三少三多”的倾向,即有机肥少、无机肥多,磷钾肥少、氮肥多,微量元素少、大量元素多,导致地力不足,氮磷钾比例失调,生理性病害加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一是继续推广各种形式的秸秆还田,扩大还田面积,增加还草的数量,利用秸秆腐熟剂,提高秸秆还田的效果;二是推广使用有机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增加有机肥的用量,降低无机肥的比例;三是推广高浓度复合肥,增加磷钾肥的投入,协调三要素的比例。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掌握耕地变化动态,在全面摸清土壤质量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代表性的土壤进行长期定点定位监测,从中了解土壤质量变化,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资料。提高施肥的精确度,减少盲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止过量施肥对土壤的污染。
(4)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到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本着“谁投入、谁收益,谁损坏、谁改良”的原则,决不让农田质量等级下降。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行使管理职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加对农田的各项投入。市、镇两级政府要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中低产田改造投入和农田质量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使扬中市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