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闯世界 馅饼陷阱差一步

2009-07-28

环球时报 2009-07-28
关键词:馅饼陷阱心态

秦合舫

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是“没有退路”的选择了。但是,无论是走出去投资和并购的大型国企,还是在国内市场初步形成规模、准备走出去拓展市场的制造业企业,必须要明白,国际商战中,馅饼、陷阱只有一步之遥。

比如,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看到尽头,不少中资企业都看到了机会。它们希望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国外著名的品牌、销售渠道和核心技术,或者在合适的时候,以很快速度走进某国市场。但这些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却往往会遇到许多挫折。

这几年,若干起看似便宜的海外并购案结局都不太顺利,像南汽购买英国MG罗孚、TCL收购法国汤姆逊、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等等。看来,在海外并购中,决定成败的不仅仅是收购的价格,还要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多下点功夫。

对于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来说,所谓的“陷阱”,就是指不了解目标国的情况。在企业并购中,最大的陷阱就是对并购方的真实状况不了解,这样,在并购价格上就可能无法反映并购对象的真实价值,在出价上当了“冤大头”。另外,因为不了解,就可能带来并购之后操作上的错误和储备上的不足,甚至不但不能把并购企业的价值挖掘出来,反而会把自己拖入泥潭。

所以,要避免陷阱,在战略上积极的同时,在战术上、在并购的心态和策略上,一定抱着慎重的态度(战略上积极,战术上慎重)。对并购前期的调研分析,尽可能做得详解,对并购以后可能遇到的风险准备,留出来比较大的冗余,避免把企业逼上不成功便成仁的无奈选择上去。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有犯的毛病,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原因,即脱离企业经营本身的规律,而是让其他的因素占据了决策者的头脑。所以,当企业希望走出去的时候,最根本的是从企业自身的经营实际出发,从行业的竞争状况出发,来决定是否应该走出去,如何走出去。有了务实的态度,其他技术性的因素都可以在正确的心态下得到合理的解决。

当然,对于中国企业走国际并购时所犯的错误,从宏观上也没必要看得太严重,毕竟经验都是在实践中学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如果没有一批企业抱着试探的心态率先走出去,国际市场对于我们来说就永远是陌生的彼岸。所以,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到经验和教训。

从中国企业走海外并购整体的角度,还有两点是需要共同考虑的,一是中国因素到底能给并购企业带来哪些特殊的价值?二是如何发挥中国本土市场根据地对企业全球拓展的支撑和示范作用。

另外,国际政治关系中对中国崛起的防备,中国整体的国际品牌形象还处于比较落后、边缘的地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化人才还比较缺乏、企业自身对整体国际市场的了解不够,以及脱离企业经营目的的虚荣心等因素的作祟等,都是中国企业现在走国际并购时候的障碍。这些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上对中国文化和企业认识的加深,以及中国各方面人才队伍的壮大,企业经验的积累等,相信总体上会越来越好。▲(作者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馅饼陷阱心态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陷阱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