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对话:不要期待奇迹

2009-07-28

环球时报 2009-07-28
关键词:奇迹华盛顿战略

田 薇

《变形金刚》制作者汤姆·德桑托声称,他制作这部影片的目标就是要找回好莱坞多年来失去的创造奇迹的力量。如今,当“汽车人”与“霸天虎”横扫国际银幕,他的梦想终于成真。

对于奇迹的发生,不仅只有大片制作人感兴趣,我们大家亦然。我们有时倾向于把希望寄托于某事某物,希望它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将我们奇迹般地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以前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时,人们就曾抱以厚望。虽然双方在“对话”中洗耳恭听彼此立场,还取得了稳定进展,但并未出现“奇迹”般的突破。于是有人抱怨:“战略经济对话既未生产战略,也没有产生真正意义的对话。”

与此前的“战略经济对话”相比,如今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又能够带来什么呢?虽然对话的官方名字中只比以前多加了一个小小的“与”,但这个“与”的威力可不小。它注定了这次对话比以往更复杂、议题更广泛、过程更繁琐。仅中国就派出了28位部长级官员赴美参会。而美方更是由具有传奇色彩的国务卿希拉里和十分愿意被别人称为“中国通”的财政部长盖特纳两人共同主持。而“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还要由总统奥巴马亲自出席。人们几乎可以想象,会场内政治家们的处心积虑。毕竟这样的“短兵相接”即使是在华盛顿这个政治之都也不多见。

对此,华盛顿媒体已表担忧。会前就开始打预防针,说双方在努力取得具体成果的同时,也要努力克服官僚政治。当然,媒体也不亦乐乎,因为他们一定能在会场内外捕捉到大大小小的戏剧性场景,并与公众“享用”。

既然“战略与经济对话”那么复杂,为什么还需要它?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5年前的话也许有助于解释这一点。他说:“现在应当认清中国是什么、将要变成什么,而不是我们凭想象臆断中国会怎样。”

那么中国对于美国、美国对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今,任何人分析这样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都是件难事。但中国的影响与国家利益,当下比其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外交与其他利益互为增援,从而导致外交战略差异的前景也比以往更大了。很自然,由此产生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意义也非一般。

但人们必须将它与“G2”, 即所谓“中美共主世界”的说法区别开来:一些国家担心,为解决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将扩大与中国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时冷落其他战略伙伴。对于这些忧虑者而言,他们真的不必担心。因为中国并不赞同“G2”理论。中国认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外交一直认为应以多边机制解决问题。而北京与华盛顿又认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一个双边机制,只旨在共同关切的问题上取得更多一致,而非中美解决全球事务的论坛。

这次“对话”中到底会不会产生奇迹?似乎不太可能,但必然有促进展。根据官方文件,“奥巴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均将战略与经济对话置于双方关系的中心位置,致力于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在长远的战略与经济问题上取得具体、有意义和持续的进展”。

美国人似乎很有信心,其原因很简单,正如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主任杰弗里·贝德所说:“中国自从30年前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一直在做出一系列支持现行秩序的选择。”

其实,北京与华盛顿现在都知道这个重要的原则:承认现实,认清形势。▲(作者是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节目主持人。)

猜你喜欢

奇迹华盛顿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华盛顿智斗盗马贼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人的价值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奇迹并不存在
随手一画就是奇迹 随处一放就是风景
开心剧场
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