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啃老族”给全球出难题

2009-07-28

环球时报 2009-07-28
关键词:子女年轻人韩国

本报驻外记者 谢德良 古放 李潇 吴丹霞 傅涞 李同舟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这一中国国内形容“啃老族”的“段子”最近被新加坡《联合早报》引用。实际上,被中国人比喻为“啃老族”的年轻一代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也存在,韩国人叫他们“袋鼠族”、“白手”,美国社会称他们为“飞去来族”、“归巢族”,俄罗斯人说他们是“寄生虫”,得了“幼稚病”,英文还有特定的缩写:“NEET”。由于工作难找,房价过高,以及心理上的原因,推迟承担自立责任的年轻人的数量在增加,这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和道德难题。任教于纽约大学的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威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种把本该自己独立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转嫁给父母的做法是一种比较自私的行为,对老人来说很不公平。

“啃老”会让日本沦为“普通国家”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其《亚洲史》一书中曾对东亚、南亚等地的亚洲人家庭做过这样的描述:“除家长外,个人主动性是不允许的……日本和印度成年男子的极端依赖性表现得最突出,有些观察家说,他们永远长不大,他们在日常事务上十分无能……总是期望妻子或其他人为他们做一切事情。”当然,这位美国学者讲述的更多的是历史上亚洲家庭的特点,但这种“永远长不大”的现象千真万确又出现在当代日本、中国等国家。

据日本《每日新闻》7月4日报道,日本内阁少子化担当大臣小渊优子表示,目前日本的“啃老族”呈高龄化趋势,人数约为64万人。日本厚生劳动省称,年龄集中在15岁至34岁之间,他们独身、不上学、不工作。《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日本“啃老族”有程度深浅的区别,比如很多年轻人结婚后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按月负担自己应缴纳的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但也有一些子女已经养成父母包揽费用的“习惯”,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开销打马虎眼。记者住的社区里就有位叫加藤尚的年轻人,他说自己是长途公共汽车司机,但却总能在路上碰到他,每次都说自己“今天休息”。后来,记者才知道加藤尚今年30岁,一直不去找工作,父亲去世后,全靠母亲的养老金生活。社区里的人知道他母亲为节约开支,常瞒着他购买商店里快过保质期的食品,因此都有些瞧不起他。

日本“啃老族”现象从2000年开始越来越严重。日本综合研究所调查部主席研究员山田久认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进入高增长期,一直以拥有“终身雇佣”、“年功制”制度为荣,但到了90年代后半期,随着失业率激增、非正规雇佣者增加,出现了自由职业者、“啃老族”和贫困层,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考虑、不对症下药的话,日本有可能沦为一个“普通国家”。

韩国老人见面不愿谈子女

现在韩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之间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见面互相不问子女的婚姻和职业情况。因为据说差不多每家都有一个子女是“就业老大难”或者“结婚老大难”。所以老人们为照顾彼此心情,都避免提到对方的“痛处”。在韩国人的结婚仪式上,如果主持人对新郎或新娘的职业介绍得比较隐晦、委婉,不明确说明他们的工作单位,那他们多半是没有职业的“啃老族”。韩国“2008年社会调查”显示,98.6%的韩国父母承担子女的大学学费,88.8%的父母承担子女的结婚费用。71.2%的父母表示,子女虽已成人,但仍需给子女钱补贴家用。与此同时,赡养老人的比例却从70%降到40%。韩国称“啃老族”为“袋鼠族”,这个形象的称谓最早出现在2004年。韩国还把“袋鼠族”分为“考试族”、“NEET族”。“考试族”是指年龄老大不小,但仍未就业,在家准备考律师、考公务员,依靠父母给的生活费生活的人。“NEET”是英文“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缩写,意思是“既不上学,也不工作,也不接受职业培训的人”。此外,韩文里还有一个流传下来的固有词“白手”,指的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其实说的也是“啃老族”。

好工作难找,生活成本高并不是韩国“袋鼠族”存在的主要原因。据韩国《京乡新闻》今年1月14日报道,1/5的韩国年轻人工作后仍在接受父母给的钱,每月的数额从10万韩国到70万韩元不等(1美元约合1250韩元)。韩国就业网站saramin调查的结果显示,32.6%的“啃老族”认为他们“啃老”是“工资太少”,20.2%的人说是“父母主动给钱”,16.3%的人说“自己需要存钱”,11.3%的人说“生活成本太高”,9.6%的人回答“需还的贷款或债务太多”。在问及“什么时候就不再收父母的钱”的问题时,31.2%的人回答“等到年薪提高后”,22.3%的人回答“等到结婚后”,20.6%的人回答“直到父母没有能力支持时”,14.2%的人回答“等存款达到一定数量时”。

高失业率催生西方“啃老族”

不仅“啃老”现象在东亚国家明显,在欧美国家同样也成了新的社会问题,所不同的是,东亚国家那种“不愿长大”式的“啃老族”在强调独立的西方国家并不多见。就业压力过大,是欧美年轻人更多依赖父母的一个主要原因。欧盟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欧洲经济已陷入6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大约500万年龄在15岁至24岁之间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这意味着“几乎每5个欧洲年轻人就有1个人待业”,而随着失业问题继续恶化,明年加入到求职行列的人大约有950万。

弗朗索瓦是记者在法国留学时的同学,目前失业在家,他抱怨说:“现在与父母同住,至少可以先省一份房租。”谈到西方国家也出现年轻人“啃老”的现象,弗朗索瓦告诉记者:“欧洲人的家庭观念其实并不淡薄,但通常是建立在两代人经济分别独立的基础上的。像我现在这个样子,不仅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对欧洲家庭结构乃至社会秩序也造成很大的压力。”据他讲,他身边年轻男性失业人数要比年轻女性多,一些搞建筑和制造的男性找工作更难。

美国失业率已经达到9.5%,最大受害者是人数最多的中产阶级,这让过去标榜“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的美国人越来越多地选择到父母家共同生活。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2008年,510万年龄在25岁至34岁的美国人住在父母家,比2004年增加了20%。美国退休人员协会今年1月的一项调查数据更令人吃惊:11%的年龄介于35至44岁的美国人与父母或配偶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28岁的美国小伙里奇·简宁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系,由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与当医生的父亲和做全职主妇的母亲住在一起。尽管他在一家电脑公司做兼职销售,但收入不多,实际上还是需要父母提供生活费。像里奇这样的年轻人在美国被称为“飞去来族”、“归巢族”(Boomerang),他们上大学时离开父母,毕业后因无法独立生活又回到父母家“暂住”。

对“飞去来族”,美国父母以及社会舆论都表示理解,并比较宽容。43岁的大卫·博格曼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BA,曾在华尔街开办公司从事对冲基金业务,是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金融危机让博格曼彻底破产,一家四口只好回到休斯敦父母家。三代同堂的东方式家庭生活让老博格曼多少有些不适应,他说:“我们的生活确实受到了影响,平静的生活没了,居住空间拥挤了,我们还不得不取消每年的旅行度假。但是儿子失业了,我们也不能眼看他们一家流浪街头不管吧。”博格曼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人到中年了还回父母家生活确实让人难堪。我想一旦经济好转,我们也会搬离父母家重新独立生活的。”一些像博格曼这样与老人同住的美国人,还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家庭协议”的标准版本,内容除了明确家务责任外,还涉及到自己与父母在财务、车辆等公共资源的使用,甚至细致到谁来支付宠物的开销。

“依赖与被依赖”关系没转移

在俄罗斯,与父母同住、生活来源也主要靠父母的人被称为“懒汉”、“游手好闲之人”,“寄生虫”等。俄《报刊》报4月24日刊登一篇题为“靠父母养活”的文章,把那些已经三四十岁,甚至拖家带口还“赖”在父母身边的人形容为“犹如吸血鬼一般榨干父母身上的每一滴血”。俄心理学家泽连斯卡娅认为,这些有谋生能力但依然躺在父母怀里,还“没有断奶”的人患了“幼稚病”,“幼稚病”已经成为当今俄罗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俄心理学家伊琳娜·霍缅科不无担忧地说:“现在,俄罗斯一些用人单位已不愿招聘在家待了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懒汉。根据我为大学生及父母进行的多年心理咨询,由于‘幼稚病,我们失去了目前年龄在14岁至20岁之间的整整一代人,而且这个年龄段逐渐正扩大到35岁。”伊琳娜分析说,除了工作难找外,房价过高也“成全”了一些年轻人继续和父母同住。她希望父母帮助孩子要有一个“度”,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工作,在经济上慢慢独立。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吉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埃及就业形势也很严峻,但“啃老”现象相对比较少见。他解释说,伊斯兰教义倡导“宽容、团结和勤劳”为美德,要人们自食其力,“要手心朝下,不要手心向上”。马吉德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特有的传统文化强调的是父母要为家庭做奉献甚至是牺牲,子女年幼时依赖父母,长大后则应对父母负有赡养责任,即“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发生转移,出现“啃老”现象,意味着这种转移没有能够如期完成。

日本《读卖新闻》7月17日报道说,日本统计数理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60%的日本年轻一代处于“浮躁不安”状态。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持续低迷,年轻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更注重家庭的倾向,他们一方面感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压力,一方面也在积极探索心灵的寄托。这看上去是“啃老”现象给人类亲情带来的一个“积极贡献”。但受儒家思想影响,东亚社会总体上对“啃老族”是持负面看法的,子女长大成人后应该赡养父母是社会伦理的普遍要求。近期韩国媒体发出“青年白手们,醒醒吧”的呼吁,并对父母过分溺爱孩子、韩国应试教育造成的高分低能等现象提出质疑。为了解决“啃老族”问题,日韩等国政府部门正和地方自治团体、非政府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活动,加大推进就学和就业的力度。▲

猜你喜欢

子女年轻人韩国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Tomb-sweeping Day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教育子女陋习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